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281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19:55:43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月29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y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醫(y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中醫(y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診治原則,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yī)神志病學》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診治原則的有關內容。
        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健康是指機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以及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陰陽平衡。健康意味著形體、精神心理與環(huán)境適應的完好狀態(tài)!饵S帝內經》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因此,用治未病的理論,可以指導亞健康的調治。
“治未病”可以概括為:未病養(yǎng)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瘥后調攝、防其復發(fā)。這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健康與疾病的關系,進行積極地養(yǎng)生保;并且依靠各種保養(yǎng)身心的措施,為生命護航。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282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19:56:1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月30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yī)師向各位同道繼續(xù)分享《鄧鐵濤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中醫(yī)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衛(wèi)生部先后召開了衡陽會議、石家莊會議、西安會議,中醫(yī)事業(yè)的形勢逐步好轉,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新憲法規(guī)定了要在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的同時發(fā)展傳統(tǒng)醫(yī)學,特別是1986年12月20日成立了國家中醫(yī)管理局,成為我國中醫(yī)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中醫(yī)學已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準備著一次劃時代的飛躍。但是在大好形勢下,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利因素,中醫(yī)事業(yè)的矛盾正從外部轉向內部,處理得不好,會走彎路,決不可掉以輕心。
       祝賀河北中醫(yī)霍立軒中醫(y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繼續(xù)分享了《鄧鐵濤著作全集》中醫(yī)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問題。
鄧老說,衡陽會議之后,《憲法》規(guī)定了要發(fā)展傳統(tǒng)醫(yī)學,成立了國家中醫(yī)管理局,標志著中醫(yī)學劃時代的飛躍。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和不利因素,決不可掉以輕心。
泡沫中醫(yī),自我從屬,在學術原理層面和醫(yī)學體系方面依靠西醫(yī)的模式,就是逐漸消亡的道路。
應該“回歸中醫(yī)”,“做鐵桿中醫(yī)”,培養(yǎng)百萬鐵桿中醫(yī),中醫(yī)藥與現(xiàn)今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就可以促進中醫(yī)事業(yè)的發(fā)展。
鄧老幾十年前上書中央領導,各種建言獻策的措施,逐漸受到重視,成為現(xiàn)實!吨嗅t(yī)藥法》,中醫(yī)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都逐漸得到落實。
新冠疫情,更加讓世人認識了中醫(yī)藥的現(xiàn)實作用和未來價值。

謝謝霍立軒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28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19:57:03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1月31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醫(yī)院張海濤主任為大家講述《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全集·杏林賢達》之<晚節(jié)猶能同絢爛,惟看老圃有黃花>。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yī)張海濤主任在任丘市中醫(yī)院講座成功!他為大家講述了《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全集·杏林賢達》之<晚節(jié)猶能同絢爛,惟看老圃有黃花>。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先生,介紹了薛寶田(1815-1885年),字心農,江蘇如皋丁堰鎮(zhèn)人。清道光年間以明經任上元縣訓導。46歲時改任鹺尹,此間常以家傳醫(yī)術拯救病人,故被委派主管浙江"官醫(yī)局",名滿浙中。清光緒六年(1880)7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下旨征召天下名醫(yī)。得浙江布政使德馨極力舉薦,8月,薛寶田以66歲高齡北上。內務府大臣會同太醫(yī)院堂官面試,認為他醫(yī)學脈理都很精通,遂引進長春宮,歷時44天,給慈禧切脈15次,立藥方20余,用藥恰當,慈禧漸愈。11月,薛寶田由京回省,途經天津,李鴻章遣使挽留,他以年老多病極力辭謝。著作有《癥治管窺》、《北行日記》和手批《醫(yī)學心悟》。
       朱老說,《難經》指出:“損其心者,調其營衛(wèi)!鼻宕t(yī)薛寶田先生推衍其義,謂:“榮衛(wèi)為血脈之所生,心為之主,然榮衛(wèi)起于中州,肝肺脾腎實助其養(yǎng),養(yǎng)其四臟則心自安也!(《北行日記》)此見甚是,而“養(yǎng)其四臟則心自安”之論,更是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堪作臨床指南。譬如冠心病伴心氣不足,證見胸悶氣短,心痛隱隱,心悸殊甚,忐忑不安,口干少津,苔薄,脈細澀者,治心必兼補中。胃之大絡名虛里,心悸殊甚,乃宗氣外泄。此證忌用活血化瘀法,我常取生脈散合四君子湯加玉竹、桂枝、柏子仁(大量),以益心氣,養(yǎng)心營,通心脈,兼扶中氣,收效較佳。     
        感謝張海濤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284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19:58:57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1月31日)8點,相約燕趙中醫(yī)書院,繼續(xù)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66講《靈樞·百病始生》。
今日講座內容: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黃帝問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愿聞其會,岐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于陰或起于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于下,風雨襲虛,則病起于上,是謂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勝數(shù)。
<span]黃帝曰:余固不能數(shù),故問先師愿卒聞其道,岐伯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眾人肉堅,其中于虛邪也因于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氣有定舍,因處為名,上下中外,分為三員。
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發(fā)入,入則抵深,深則毛發(fā)立,毛發(fā)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于絡脈,在絡之時,痛于肌肉,故痛之時息,大經代去,留而不去,傳舍于經,在經之時,灑淅喜驚。留而不去,傳舍于俞,在俞之時,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jié)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于伏沖之脈,在伏沖之時體重身痛,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在腸腎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糜。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或著俞脈,或著于伏沖之脈,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腸胃之募原,上連于緩筋,邪氣淫泆,不可勝論。
<span]黃帝曰:愿盡聞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者,其積往來上下,臂小孫絡之居也,浮而緩,不能句積而止之,故往來移行腸胃之間,水湊滲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則(月真)(月真)滿雷引,故時切痛,其著于陽明之經則挾臍而居,飽食則益大,饑則益小。其著于緩筋也,似陽明之積,飽食則痛,饑則安。其著于腸胃之募原也,痛而外連于緩筋,飽食則安,饑則痛。其著于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發(fā)手則熱氣下于兩股,如湯沃之狀。其著于膂筋,在腸后者饑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不得。其著于輸之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竅干壅,此邪氣之從外入內,從上下也。
黃帝曰:積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黃帝曰:其成積奈何?岐伯曰:厥氣生足悗,悗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于腸胃,入于腸胃則(月真)脹,(月真)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jié),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后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于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卒然中外于寒,若內傷于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俞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
<span]黃帝曰:其生于陰者,奈何?岐伯曰: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洛,則傷腎,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黃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應,有余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毋逆天時,是謂至治。


2285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19:59:56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2月1日),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給大家分享《傷寒雜病論》!秱s病論》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yī)學典籍,系統(tǒng)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y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敬請期待王秀民講述《傷寒論》的原文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祝賀河北中醫(yī)王秀民主任在石家莊市中醫(yī)院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傷寒雜病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的有關內容。
       外感熱病,始受于寒,從太陽病入里化熱,變得不惡寒,而怕熱,發(fā)熱汗出,脈洪大。由于人的體質不同,還有很多人有“宿疾”,所以證候不一樣,治療也不一樣。
二0八、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二一六、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二二二、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二二三、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二二四、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二三0、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感謝王秀民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286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2 20:02:11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2月2日,周四)8點,相約燕趙中醫(yī)書院直播間,繼續(xù)聽曹東義教授《漫談中醫(yī)五千年》第60講,學習《論諸病治療交錯致于死候》和《論診雜病必死候》。
中醫(yī)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術、有文化!
歡迎各位群友轉發(fā)鏈接,邀請更多朋友參與講座!
直播期間,請勿發(fā)布無關鏈接,專心聽講座,謝謝配合!
今日講座內容:
《中藏經》論諸病治療交錯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失病者,有宜湯者,有宜圓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針者,有宜補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導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悅愉者,有宜和緩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種種之法,豈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難為取愈。其庸下識淺,亂投湯圓,下汗補吐,動使交錯,輕者令重,重者令死,舉世皆然。
  且湯可以蕩滌臟腑,開通經絡,調品陰陽,袪分邪惡,潤澤枯朽,悅養(yǎng)皮膚,益充氣力,扶助困竭,莫離于湯也。圓可以逐風冷,破堅癥,消積聚,進飲食,舒榮衛(wèi),開關竅,緩緩然,參合無出于圓也。散者,能袪風寒暑濕之氣,攄寒濕穢毒之邪,發(fā)揚四肢之壅滯,除剪五臟之結伏,開腸和胃,行脈通經,莫過于散也。下則疏豁閉塞,補則益助虛乏,灸則起陰通陽,針則行榮引衛(wèi),導引則可以逐客邪于關節(jié),按摩則可以驅浮淫于肌肉,蒸熨辟冷,暖洗生陽,悅愉爽神,和緩安氣。
  若實而不下,則使人心腹脹滿,煩亂鼓腫。若虛而不補,則使人氣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脫失,志意昏迷?珊苟缓,則使人毛孔關塞,悶絕而終。合吐而不吐,則使人結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當灸而不灸,則使人冷氣重凝,陰毒內聚,厥氣上沖,分遂不散,以致消減。當針而不針,則使人榮衛(wèi)不行,經絡不利,邪漸勝真,冒昧而昏。宜導引而不導引,則使人邪侵關節(jié),固結難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則使人淫隨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則使人冷氣潛伏,漸成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則使人陽氣上行,陰邪相害。不當下而下,則使人開腸蕩胃,洞泄不禁。不當汗而汗,則使人肌肉消絕,津液枯耗。不當吐而吐,則使人心神煩亂,臟腑奔沖。不當灸而灸,則使人重傷經絡,內蓄炎毒,反害中和,致于不可救。不當針而針,則使人氣血散失,關機細縮。不當導引而導引,則使人真氣勞敗,邪氣妄行。不當按摩而按摩,則使人肌肉(月真)脹,筋骨舒張。不當蒸熨而蒸熨,則使人陽氣遍行,陰氣內聚。不當淋流而淋流,則使人涇侵皮膚,熱生肌體。不當悅愉而悅愉,則使人神失氣消,精神不快。不當和緩而和緩,則使人氣停意折,健忘傷志。
  大凡治療,要合其宜,脈狀病候,少陳于后。凡脈不緊數(shù),則勿發(fā)其汗。脈不疾數(shù),不可以下。心胸不閉,尺脈微弱,不可以吐。關節(jié)不急,榮衛(wèi)不壅,不可以針。陰氣不盛,陽氣不衰,勿灸內。無客邪,勿導引。外無淫氣,勿按摩。皮膚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暖洗。神不凝迷,勿悅愉。氣不急奔,勿和緩。順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脈病之法,備說在前。
今日講座內容:
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夫人生氣健壯者,外色光華,內脈平調。五臟六腑之氣消耗,則脈無所依,色無所澤,如是者,百無一生。雖能飲食行立,而端然不悟,不知死之  逼矣實為病□,其大法列之于后。
  病瞪目引水,心下牢滿,其脈濡而微者死。
  病吐衄瀉血,其脈浮大牢數(shù)者死。
  病妄言身熱,手足冷,其脈細微者死。
  病大泄不止,其脈緊大而滑者死。
  病頭目痛,其脈澀短者死。
  病腹中痛,其脈浮大而長者死。
  病腹痛而喘,其脈滑而利,數(shù)而緊者死。
  病四逆者,其脈浮大而短者死。
  病耳無聞,其脈浮大而澀者死。
  病腦痛,其脈緩而大者死。
  左痛右痛,上痛下痛者死。
  下痛而脈病者死。
  病厥逆,呼之不應,脈絕者死。
  病人脈宜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欲絕者死。
  瘦人脈躁者死。
  人脈本滑利,而反澀者死。
  人脈本長,而反短者死。
  人尺脈上應寸口,太遲者死。
  溫病三四日,未汗脈太疾者死。
  溫病,脈細微而往來不快,胸中閉者死。
  溫病,發(fā)熱甚,脈反小弱者死。
  病甚,脈往來不調者死。
  溫病,腹中痛,下痢者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病瘧,腰脊強急,瘈疭者死。
  病心腹脹滿,痛不止,脈堅大洪者死。
  痢血不止,身熱脈數(shù)者死。
  病腹?jié)M四逆,脈長者死。
  熱病,七八日汗當出,反不出,脈絕者死。
  熱病,七八日不汗,躁狂,口舌焦黑,脈反細弱者死。
  熱病,未汗出而脈大盛者死。
  熱病,汗出而脈未盡,往來轉大者死。
  病咳嗽,脈數(shù),身瘦者死。
  暴咳嗽,脈散者死。
  病咳,形肥,脈急甚者死。
  病嗽而嘔,便滑不禁,脈弦欲絕者死。
  病諸嗽喘,脈沉而浮者死。
  病上氣,脈數(shù)者死。
  病肌熱形瘦,脫肛,熱不去,脈甚緊急者死。
  病腸癖轉筋,脈極數(shù)者死。
  病中風,痿疾不仁,脈緊急者死。
  病上喘氣急,四匝,脈澀者死。
  病寒熱瘈疭,脈大者死。
  病金瘡,血不止,脈大者死。
  病墜損內傷,脈小弱者死。
  病傷寒,身熱甚,脈反小者死。
  病厥逆汗出,脈虛而緩者死。
  病洞泄,不下食,脈急者死。
  病腸澼,下白膿者死。
  病腸澼,下膿血,脈懸絕者死。
  病腸澼,下膿血,身有寒,脈絕者死。
  病咳嗽,脈沉堅者死。
  病腸中有積聚,脈虛弱者死。
  病水氣,脈微而小者死。
  病水脹如鼓,脈虛小澀者死。
  病泄注,脈浮大而滑者死。
  病內外俱虛,臥不得安,身冷,脈細微,嘔而不入食者死。
  病冷氣上攻,脈逆而澀者死。
  卒死脈堅而細微。

228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9 20:10:09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2月2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藕節(jié)”“粟”“蔥實”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今天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藕節(jié)”“粟”“蔥實”三味藥。
        藕節(jié)為藕連接部分,含天門冬素、鞣質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藕節(jié)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節(jié)又側重止血功效。中醫(yī)認為藕節(jié)性平、味甘澀,藥用可以縮短出血時間,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宮出血等。
         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時珍曰∶粟,古文作 ,象穗在禾上之形。而《春秋說》題辭云∶西乃金所立,米為 陽之精,故西字合米為粟。此鑿說也。許慎云∶粟之為言續(xù)也。續(xù)于谷也。古者以粟為黍、 稷、粱、秫之總稱,而今之粟,在古但呼為粱。后人乃專以粱之細者名粟,故唐孟詵《本草》 言人不識粟,而近世皆不識粟也。大抵粘者為秫,不粘者為粟。故呼此為 粟,以別秫而配 。北人謂之小米也。
粟的谷?墒;種仁可入藥,藥性味甘、咸,性涼,功能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稈、葉是騾、馬、驢的良好飼料。
        蔥實,味辛,溫,無毒。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蔥白,平,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傷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睛,殺百藥毒。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288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9 20:11:07 | 只看該作者
各位中醫(yī)同道,中醫(yī)愛好者:
        大家好!“世中聯(lián)一技之長分會”《空中課堂》周五講課組成員雷寶淳跟大家一起學習《醫(yī)學三字經》,  作者是清代醫(yī)家陳修園。
   以詩贊之:醫(yī)學啟蒙三字經,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徑修園指,理法得來可順行。

    今天(2023年2月3日)分享的內容如下:
氣喘第九:
  喘促癥,治分門,鹵莽輩,只貞元,陰霾盛,龍雷奔,實喘者,痰飲援,葶藶飲,十棗湯,青龍輩,撤其藩,虛喘者,補而溫,桂苓類,腎氣論,平衡逆,泄奔豚,真武劑,治其源,金水母,主諸坤,六君子,妙難言,他標劑,忘本根。

血癥第十:
  血之道,化中焦,本沖任,中溉澆,溫肌腠,外逍遙,六淫逼,經道搖,宜表散,麻芍條,七情病,溢如潮,引導法,草姜調,溫攝法,理中超,涼瀉法,令瘀銷,赤豆散,下血標,若黃土,實翹翹,一切血,此方饒。

      期待雷寶淳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祝賀河北中醫(yī)雷寶淳在醫(yī)大講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學習了《醫(yī)學三字經》氣喘和血癥的有關內容。
       喘證古稱上氣、喘息。一般通稱氣喘。指以呼吸急促為特征的一種病癥。簡稱喘,亦稱“喘逆”,“喘促”,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張口聳肩,鼻翼煽動為主要特征.現(xiàn)代醫(yī)學的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心病等
      喘證的成因雖多,但概括起來不外外感與內傷兩端。外感為六淫之邪侵襲;內傷為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欲久病所致。
      喘證的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類,實喘在肺,虛喘當責之肺、腎兩臟,正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曰“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北咀C的嚴重階段,不但肺腎俱虛,在孤陽欲脫。
     血證,凡由各種原因引起火熱熏灼或氣血不攝,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滲出于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疾病,統(tǒng)稱血證。
凡以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內科病癥,均屬該證范圍,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等。

感謝雷寶淳的講述和分享。

2289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9 20:11:55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2月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y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永遠的大道國醫(yī)》這本書的內容。
         第四章:遙望中醫(yī)未來復興。
        中醫(yī)學在近代,經歷了艱難的坎坷與曲折,出現(xiàn)了學術被改造的異化與西化,很多從業(yè)人員信心動搖,乏人乏術的局面重復出現(xiàn)了多次。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中醫(yī)的復興道路,必然是緩慢而漫長的,很可能會充滿曲折與艱險。
        第五節(jié):中醫(yī)軟技術,是智慧的結晶。
        診斷技術是為了解、認識疾病服務的。中醫(yī)的技術主要靠醫(yī)生的望聞問切,四診一般不需要儀器、機器,這屬于一種軟技術,學起來很困難,也很抽象,需要積累,需要背誦,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像機器檢查一樣,很快就會出結果。但是中醫(yī)的軟技術,運用起來非常方便,隨時隨地存在于中醫(yī)學家的身體里,不僅不會輕易丟失,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提高,逐漸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yī)王群才中醫(y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永遠的大道國醫(yī)》 第四章:遙望中醫(yī)未來復興 第五節(jié):中醫(yī)軟技術,是智慧的結晶。
       中醫(yī)與西醫(yī)的世界觀不一樣,中醫(yī)主張?zhí)烊讼嚓P(有人稱之為“天人合一”),其核心的思想,應該是:與天同構(氣化一致),整體生成(大制不割)、形神一體(治五臟就是治精神)、雜合以治(不是切除,不是分子靶點治療)。這是中醫(yī)與西醫(yī)學術的根本區(qū)別,比辨證論治更高級、更重要的學術理念。它(天人相關)核心價值是用“生成論”看待生命,不是構成論(生成的生命有結構,生成可以包容構成,所以兩者不是對立關系,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以誰為主看待生命,誰主宰未來學術的發(fā)展)。因此,生成包容構成,中醫(yī)容納西醫(yī),這是若干年之后的必然。無論現(xiàn)在西醫(yī)多么強勢,它未來一定是中醫(yī)的補充措施,是急則治標的權宜之計,這是學術原理決定的,不是由人們的好惡而選擇的。誰不相信這一點,可以“走著瞧”,歷史會告訴未來。
感謝王群才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290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2-9 20:12:36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2月5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y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醫(y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中醫(y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診治原則,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yī)神志病學》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診治原則的有關內容。
       神志病,是臨床上以神志活動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如癲狂、癇證、驚悸、怔忡、臟躁、不寐、郁證、癡呆等。神志病的發(fā)生,與七情過極和臟腑氣血“內傷”有直接關系。人的情志變化異常,不但會擾亂心神,出現(xiàn)神志方面的病證,還會引起臟腑的病變,甚至危害家庭與社會的和諧。
      神志病多由七情內傷,損及心、脾、肝、腎所致。神志病可以按五種不同證型結合五行學說辨證治療。常用的方法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比如喜笑發(fā)狂心火熾盛,喜笑發(fā)狂,雖未遇高興之事,卻時時發(fā)笑,心煩躁動等,就需要“瀉南方(心火)補北方(腎水)”,辨證論治,心病還需心藥醫(yī)。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4 19:18 , Processed in 0.0537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