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401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 20:49:01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4月29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y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
         中醫(yī)學是既淺顯易懂,人人可學,人人能用的大眾醫(yī)學,也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現代科學仍然無法完全揭密的科學醫(yī)學。
        這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醫(yī)的歷史概況,基礎理論構成,診法治病特色,養(yǎng)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三節(jié):楚醫(yī)診脈查明裝病。
        司馬遷巜史記扁鵲傳》說,中醫(yī)的脈學是從扁鵲開始的。但是,診脈技術是扁鵲一個人發(fā)明的嗎?還有其他資料可以佐證嗎?有不少證據表明,扁鵲的診脈技術也是有淵源的,是傳承于先人的。
      這其中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根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51年,楚國的御醫(yī)診斷申叔豫裝病不朝使用的就是脈診方法。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yī)王群才中醫(y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主編的《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 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三節(jié):楚醫(yī)診脈查明裝病。
       中醫(yī)學的歷史很悠久,而發(fā)生在古遠歷史上的醫(yī)藥知識,其傳承的脈絡時斷時續(xù),只有考古學的資料可以推測,比較完整的醫(yī)藥文字記載,開始于有史官的時代。殷墟甲骨文之中的疾身、疾目、疾腹、疾心、疾首,都說明古人已經能夠將疾病與健康的不同狀態(tài)進行明確的區(qū)分了,知道什么是患病了,什么是不病;也可以說明是患牙病,還是肚子有;是正常懷孕,還是將要流產;預計生男,還是生女。甲骨文記載的醫(yī)藥內容很豐富,不是簡單的偶然記錄。
        “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已經是一句成語。然而,它的來源卻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據《左傳·成公十年》和《史記》晉世家、趙世家有關文字記載。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晉平公姬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得了一種疾病,經過晉國的官醫(yī)診治不見好轉,就向秦國請求援助,秦國的秦景公就派出了名醫(yī)醫(yī)和來出診。
        根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51年,楚國的御醫(yī)診斷申叔豫主演的裝病不朝,使用的就是脈診方法。
         感謝王群才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02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 20:52:07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4月3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燒烤最火的淄博名醫(yī)姬領會院長講座,他與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臨證本草》一書。全面準確的把握中藥效用,并能靈活應用,這對于一名中醫(yī)臨床醫(yī)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臨證本草》一書把每味中藥談的比較透徹和全面,特別是一些經驗,拿來就能用。今晚,我們一起學習!
             祝賀淄博名醫(y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了《臨證本草》有關防風的內容。
       在五一假日期間,在淄博燒烤最熱鬧的時刻,他坐在靜靜的書屋里,與大家一起分享學術。
     《神農本草經》說防風,味甘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御覽》作痛),煩滿。久服輕身。一名銅蕓(《御覽》作芒)。生川澤。
  《吳普》曰:防風一名回云,一名回草,一名百枝,一名蕳根,一名百韭,一名百種,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李氏小寒,或生邯鄲上蔡,正月生葉,細圓,青黑黃白,五月花黃,六月實黑,三月十月采根,日干,瑯邪者良(《御覽》)。
          功能主治
發(fā)表,祛風,勝濕,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①《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煩滿。"
②《本草經集注》:"殺附子毒。"
③《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④《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
⑤《珍珠囊》:"身:去上風,梢:去下風。"
⑥《藥類法象》:"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⑦王好占:"搜肝氣。"
⑧《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jié),止疼痛,舒筋脈,伸急攣,活肢節(jié),起癱瘓,斂自汗、盔汗,斷漏下、崩中。"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40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 20:54:1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5月1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y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y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一、醫(yī)經學派形成與發(fā)展
(一)肇始奠基期
5.中華文化源易經,大道至簡立根本
6.睜眼看見陰陽,大道本乎自然
7.五行學說,貫穿“天人和諧”
8.女媧傳說有智慧,無形之氣非真空
9.經絡概念由脈演繹而來
       祝賀河北中醫(yī)霍立軒中醫(y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主編的《醫(yī)經學派》醫(yī)經學派形成與發(fā)展的有關內容。(一)肇始奠基期之中華文化源易經,大道至簡立根本、.睜眼看見陰陽,大道本乎自然、.五行學說,貫穿“天人和諧”、女媧傳說有智慧,無形之氣非真空、.經絡概念由脈演繹而來等。
         在中醫(yī)學發(fā)展過程中,原始經驗的積累時期,沒有理論體系,只是方藥、針灸等具體治療措施的簡單創(chuàng)造與匯集,沒有內核可言。等到臟象、經絡、氣血、病理等到基本醫(yī)學理論形之后,便具備了基本內核,恰如自然界進化過程中有機物產生了細胞一樣;纠矸▋群藢⒓韧P于病證方藥針灸按摩等零散而具體的經驗貫穿起來,成為匯聚著具體知識的醫(yī)學體系,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中醫(yī)學。古代的陰陽學說和精氣學說,較早地被醫(yī)學吸收,并牢固地與基本理法內核結合在一起,給原始醫(yī)學以較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其更為系統(tǒng)和完善,這也是是醫(yī)學擺脫巫術的重要因素。
        從長沙馬王堆漢墓醫(yī)書等早期醫(yī)學文獻的出土和大量《史志》中醫(yī)書的佚失情況來看,許多古老而寶貴的方藥針灸等具體經驗大部分失傳了,然而,后世的醫(yī)學家們又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具體經驗,這種得得失失的更新代謝數量很大,象生命過程中的新陳代謝一樣沒有止息。與此恰成對照的是,關于臟腑經脈、陰陽氣血、治則治法,藥性和配伍等方面的基本理法卻逐漸豐富完善起來,并沒有多少佚失。

感謝霍立軒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04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2 20:57:19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5月2日,周二)8點,相約燕趙中醫(yī)書院直播間,繼續(xù)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78講《靈樞·癰疽》。
歡迎各位群友轉發(fā)鏈接,邀請更多朋友參與講座!
直播期間,請勿發(fā)布無關鏈接,專心聽講座,謝謝配合!
  今日講座內容:
癰疽第八十一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yǎng)骨節(jié),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于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后。從實去虛,補則有余,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span]岐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谷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wèi),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于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wèi)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瀉,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于五臟,藏傷故死矣。
黃帝曰:愿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曰名。岐伯曰:癰發(fā)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span]發(fā)于頸,名曰夭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陽留大發(fā),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其色不樂,項痛而如刺以針。煩心者,死不可治。
<span]發(fā)于肩及臑,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癰發(fā)四五日,逞焫之。
發(fā)于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span]發(fā)于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發(fā)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狀如谷實柧樓,?嗪疅,急治之,去其寒熱,十歲死,死后出膿。
<span]發(fā)于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坐陵翹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fā)于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span]發(fā)于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發(fā)于股陰,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而當死。
<span]發(fā)于膝,名曰疵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fā)于節(jié)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fā)于陽者,百日死;發(fā)于陰者,三十日死。
<span]發(fā)于脛,名曰兔嚙,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fā)于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span]發(fā)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急治之,百日死。
發(fā)于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fā),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span]發(fā)于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曰:營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
<span]黃帝曰:何謂疽?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2405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19:3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5月2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為大家講述《傅青主女科》種子篇(2)的原文與評注。
        請大家關注收聽盧青玉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傅青主女科》種子篇(2)的原文與評注。
        因為不孕,所以需要種子;不孕的原因比較多,治療的方法也需要“審因論治”。
      傅青主先生說:婦人有少腹之間自覺有緊迫之狀。急而不舒,不能生育。此人人之所不識也,誰知是帶脈之拘急乎。夫帶脈系于腰臍之間,宜弛而不宜急。今帶脈之急者,由于腰臍之氣不利也。而腰臍之氣不利者,由于脾胃之氣不足也。脾胃氣虛,則腰臍之氣閉,腰臍之氣閉,則帶脈拘急。遂致牽動胞胎,精即直射于胞胎,胞胎亦暫能茹納.而力難負載,必不能免小產之虞。況人多不能節(jié)欲,安得保其不墜乎?此帶脈之急,所以不能生子也。治法宜寬其帶脈之急。而帶脈之急,不能遽寬也,宜利其腰臍之氣。而腰臍之氣,不能遽利也,必須大補其脾胃之氣與血,而腰臍可利,帶脈可寬,自不難于孕育矣。方用寬帶湯。
      婦人有懷抱素惡不能生子者,人以為天心厭之也,誰知是肝氣郁結乎。夫婦人之有子也,必然心脈流利而滑,脾脈舒徐而和,腎脈旺大而鼓指,始稱喜脈。未有三部脈郁而能生子者也。若三部脈郁,肝氣必因之而更郁,肝氣郁則心腎之脈必致郁之極而莫解。蓋子母相依,郁必不喜,喜必不郁也。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而致塞。脾土之氣塞,則腰臍之氣必不利。腰臍之氣不利,必不能通任脈而達帶脈,則帶脈之氣亦塞矣。帶脈之氣既塞,則胞胎之門必閉,精即到門。亦不得其門而入矣。其奈之何哉?治法必解四經之郁,以開胞胎之門,則幾矣。方用開郁種玉湯。
        感謝醫(y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06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20:26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5月3日),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高春花給大家分享《經絡腧穴學》。第7講主要學習足太陽膀胱經上篇重點腧穴。學習睛明,通天,大杼,風門,背俞穴,承扶,委中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項。
              祝賀河北中醫(yī)針灸講師高春花主治醫(yī)師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經絡腧穴學》第7講膀胱經之睛明,通天,大杼,風門,背俞穴,承扶,委中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項。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足太陽膀胱經 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支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循肩髆內,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腘中。
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足太陽膀胱經是身體最長的經脈,號稱為“六經藩籬”,腧穴最多,尤其是背部推拿艾灸,非常多見,調治的范圍也很多。
         感謝高春花主治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0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21:11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5月4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瓠匏”“馬刀”“地膽”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分享了《神農本草經》中的“瓠匏”“馬刀”“地膽”三味藥。
        瓠匏,《說文》云:瓠匏,匏瓠也!稄V雅》云:匏瓠也!稜栄拧吩:瓠棲瓣!睹姟吩:瓠有苦葉。《傳》云:匏謂之瓠,又九月斷壺!秱鳌吩:壺瓠也。古今注云:瓠,壺蘆也,壺蘆,瓠之無柄者,瓠,有柄者。又云:瓢瓠也,其曰匏,瓠則別名。消面目四肢浮腫,甜可利水,通淋,除心肺煩熱,消渴。滴汁鼻內,即來黃水,尤退急黃。
        馬刀,別名 蜌(《爾雅,),單姥(《李當之藥錄》),齊蛤(《吳普本草》),馬蛤(《別錄》),竹蟶(《醫(yī)林纂要》)。
出處 《本經》。功能主治: 清癭、止帶。主治癭氣,赤白帶下。
        地膽,又名杜龍、青虹(《吳普本草》),蛇要,青蟊、青蠵(《廣雅》)。
         「主治」鬼疰寒熱,鼠 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 蝕瘡中惡肉,鼻中息肉,散結氣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宣拔瘰 根,從小便中出,上亦吐出。又治鼻 (時珍)。

  感謝張慧康碩士講述和分享!

2408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21:59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東義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中醫(yī)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聯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相會了!我是來自河北的劉云雙,今晚上(2023年5月5日)和大家一起學習名老中醫(yī)之路:趙金鐸老先生的精在明理,知在成行。趙金鐸老先生是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副院長,中醫(y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河北省深澤縣人,十四歲習醫(yī),三年后懸壺故里,七·七事變之后參加地下黨工作。從事中醫(yī)事業(yè)五十余年,擅長內科風證及七情神志諸疾之治,近年又從事“腎炎”臨床專題研究,頗有心得。敬請大家關注和聆聽!
             祝賀河北中醫(yī)劉云雙在衡水市講座成功!她講名老中醫(yī)之路:趙金鐸先生的事跡》
       趙金鐸(1916年5月~1990年11月),字宣文,男,漢族,河北省深澤縣人,出身于中醫(yī)世家。趙氏14歲開始在母親的引導下立志學習中醫(yī),他從師于本族伯父、學術造詣精深的老中醫(yī)趙洛款。經趙洛款指導,反復研讀了《古今醫(yī)鑒》、《陳修園醫(yī)書七十二種》、《萬病回春》、《本草備要》、《醫(yī)方集解》、《瀕湖脈學》及四部經典著作,先后三年,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17歲時懸壺濟世,1948年,趙氏奉縣委調令,到縣藥社(醫(yī)院前身)工作,當醫(yī)生兼任縣醫(yī)聯會秘書、主任之職。主要任務是團結全縣中西醫(yī),開展防病治病。1953年春,他被定縣專署選送到北京中央衛(wèi)生部中醫(yī)進修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回縣里工作。1954年冬,調中醫(yī)研究院參加籌建工作,并到祖國各地選調中醫(yī)骨干,承擔了全國第一期西學中班部分《本草經》的教學,早期中醫(yī)“九本教材”的編寫以及第二期西學中班的組織領導工作。繼而擔任醫(yī)史研究室副主任,計劃檢查科副科長、科長,科學研究處副處長,廣安門醫(yī)院內科主任、內科研究室主任、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主任醫(yī)師、研究員,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副秘書長、中醫(y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中醫(yī)書籍出版委員會委員、中醫(yī)古籍出版委員會委員,天津達仁堂藥店顧問,河北巨鹿中醫(yī)?茖W校名譽校長等職。
著有《趙金鐸醫(yī)學經驗集》、主編《醫(yī)論醫(yī)話薈要》、《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中醫(yī)證候鑒別診斷學》、《中醫(yī)疾病鑒別診斷學》等。
感謝劉云雙的講述和分享。
2409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22:42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5月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y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
         中醫(yī)學是既淺顯易懂,人人可學,人人能用的大眾醫(yī)學,也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現代科學仍然無法完全揭密的科學醫(yī)學。
        這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醫(yī)的歷史概況,基礎理論構成,診法治病特色,養(yǎng)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四節(jié):扁鵲開創(chuàng)民間醫(yī)學。
        扁鵲本名秦越人,他生于公元前550年左右,家鄉(xiāng)在今河北省任丘市的鄚州鎮(zhèn)。秦越人品格出眾,打動了經常在他當社長的旅社里居住的御醫(yī)長桑君久經世故的心。他倆越談越投機,秦越人了解到長桑君往來治病救人,就暗下決心,拜長桑君為師,學習治病救人的“活人之術”
       有大量的證據說明,扁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民間醫(yī)生。自從秦越人被稱為扁鵲之后,其秦越人的本名,反而不為人們所熟悉了,甚至因此而遭受誤解,這一總在扁鵲診虢太子的時候,表現得最為突出。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yī)王群才中醫(y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曹東義主編的《中醫(yī)藥知識普及讀本》。
        第一章:中醫(y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四節(jié):扁鵲開創(chuàng)民間醫(yī)學。
            司馬遷說扁鵲是中醫(yī)的宗師,他承先啟后,是一個集大成的學者,他之前的秦醫(yī)緩和等醫(yī)學家,都沒有著作流傳后世,生平事跡也只是零星的記載。
         扁鵲在那個春秋末期的時代,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學問大家開宗立派,扁鵲繼承前人的成就,同時創(chuàng)立了中醫(yī)的理論體系,他師父給他的是“禁方書”,他留給后世的是《內經》和《外經》,這與他的勤奮分不開,也和他善于師承前輩的經驗,以及還有眾多徒弟幫助分不開。
可以想見,在用竹片寫文字的時代,孔夫子“述而不作”,一般人也認不了多少字,要想寫成經典著作,那是不容易的。但是,扁鵲做成了,影響深遠。
司馬遷把他的事跡寫到《史記》之中,十分可貴,但是,流傳的過程里,有很多誤讀,因此,有些混亂。比如他的生活年代、甚至他是否是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都有很多錯誤的說法。
中學教材,把扁鵲刪除了,也是因為讀不懂扁鵲。
感謝王群才醫(y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5-14 22:23:24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5月7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淄博名醫(yī)姬領會院長與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臨證本草》一書。全面準確的把握中藥效用,并能靈活應用,這對于一名中醫(yī)臨床醫(yī)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臨證本草》一書把每味中藥談的比較透徹和全面,特別是一些經驗,拿來就能用。今晚,我們一起學習荊芥的臨床擴展應用!
             祝賀淄博名醫(y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了《臨證本草》一書。今晚學習了荊芥的臨床擴展應用。
           荊芥,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藥用其干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zhèn)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zhèn)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fā)汗,嘔吐。
    ①《本經》:主寒熱,鼠瘺,瘰疬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fā)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后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并煎茶,治頭風并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4 13:30 , Processed in 0.0564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