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存廢辯論賽-反方辯題:12、“經絡”本質及針灸作用機理表述無需五行學說

[復制鏈接]
21
發(fā)表于 2015-11-15 11:21:41 | 只看該作者
高智海 發(fā)表于 2015-11-15 07:06
有疾病才有臨床事實。而十二經循行路線不等于疾病。您提出的用臨床事實證明其合理性,這個要求合理嗎?

       有正確的醫(yī)學理論,才能正確地指導臨床,否則就是亂治。

       請看明白,本辯題的名稱就是“  第一、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第二、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因此我方要求貴方首先辯論“十二經循行路線存在與否”一點也不過分。

點評

我因老伴急病,無時間答辯。 1,【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是不承認千年臨床,存在的根據是穴位。 2,【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窟@個循環(huán)就是經絡。 3  詳情 回復 發(fā)表于 2015-11-15 11:36
22
發(fā)表于 2015-11-15 11:36:14 | 只看該作者
仁海中西醫(yī) 發(fā)表于 2015-11-15 11:21
有正確的醫(yī)學理論,才能正確地指導臨床,否則就是亂治。

       請看明白,本辯題的名稱就是“ ...

我因老伴急病,無時間答辯。
1,【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是不承認千年臨床,存在的根據是穴位。
2,【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窟@個循環(huán)就是經絡。
3,十二經表里由陰陽定,以呼出與吸入為據,
后會有期。
23
發(fā)表于 2015-11-15 12:14:11 | 只看該作者
一吐了之 發(fā)表于 2015-11-15 07:36
我因老伴急病,無時間答辯。
1,【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是不承認千年臨床,存在 ...

我因老伴急病,無時間答辯。
1,【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是不承認千年臨床,存在的根據是穴位。

——————————————————————————
       首先預祝先生的夫人早日康復!并祝您全家生活幸福、事事如意!
       然后回復先生提出的問題:
       中醫(yī)的千年臨床,必然有對有錯。弄清十二經循行路線的存在與否,恰恰可用以證實一部分臨床對在哪里,錯在何處,總結這部分經驗以便于后來的中醫(yī)人借鑒。





2,【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窟@個循環(huán)就是經絡
——————————————————————————————————————————————
【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這個循環(huán)就是經絡(現象)!獙⒔浗j改成“經絡現象”這就符合臨床事實了。


       “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循行路線存在與否”,關系到臨床用藥、針灸等治療措施的正確與否、臨床療效的有無、大小等。這一關鍵問題關系到中醫(yī)的發(fā)展與否,甚至關系到中醫(yī)的生死存亡。因此,這是每一個中醫(yī)生都不能回避、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在“五行存廢”辯論賽中更不能、也絕對不許可回避。否則,這樣的“五行存廢”辯論賽辯論的是什么?那豈不是一場鬧?
24
發(fā)表于 2015-11-15 12:52:39 | 只看該作者
董建軍 發(fā)表于 2015-11-15 08:44
經絡現象有周流現象,請問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有周流現象嗎?神經怎么周流?

        現在先請貴方用通常要求我方做的“論點、論據、論證、結論的證據鏈” 論證方式,來證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為什么存在。其中的證據必須用臨床事實,不是籠統(tǒng)地塞上幾句所謂的“經”文。雙方即可展開辯論。       另外,通知老懂:
1、發(fā)帖子時,要用回復功能,以便讓對方知曉。
2、不想或不會用臨床事實論證的話,就到一邊看著學習。
25
發(fā)表于 2015-11-15 13:14:05 | 只看該作者
董建軍 發(fā)表于 2015-11-15 08:56
請問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里的循環(huán)是什么循環(huán)?

現在先請貴方用通常要求我方做的“論點、論據、論證、結論的證據鏈” 論證方式,來證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為什么存在。其中的證據必須用臨床事實,不是籠統(tǒng)地塞上幾句所謂的“經”文。雙方即可展開辯論。      

另外,通知老懂:
1、發(fā)帖子時,要用回復功能,以便讓對方知曉。
2、不想或不會用臨床事實論證的話,就到一邊看著學習。
26
發(fā)表于 2015-11-15 22:20:40 | 只看該作者
中西醫(yī)融合觀 發(fā)表于 2015-11-14 18:20
你們說,經絡是神經,請問:針刺足三里,神經沖動通過哪條神經,傳遞到脊髓的哪里,經過哪些神經 ...

請問:針刺足三里,神經沖動通過哪條神經,傳遞到脊髓的哪里,經過哪些神經傳導通路,到達了哪里,怎么樣與胃電圖發(fā)生了聯系?
---------------------------------------------------------
胃電圖的出現,和神經傳導有關。針刺足三里導致胃電圖出現變化,就是針刺足三里對神經產生了作用,這個推論是順順的。
  至于您后面的問題,“神經沖動通過哪條神經,傳遞到脊髓的哪里,經過哪些神經傳導通路,到達了哪里”,我說不上來,或許研究者也還沒有研究清楚。我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神經生理,也沒有做過針劑在神經方面的研究。我只要說明針刺足三里對神經產生作用就行了。您的問題,是進一步的問題。
27
發(fā)表于 2015-11-15 22:28:55 | 只看該作者
正方的論點:存在“十二經循行路線”
正方的論據: 經絡是運行氣血的功能,且有管道。


對于反方的論點、論據,正方駁斥如下:

  
   駁斥“1、”仁海說不存在就不存在?天下見過一人之言,而沒有其他事實來證明,難道這就是證據?
駁斥“1、”,稍微有一點中醫(yī)常識的人都知道,五行與十二經是兩個不同學說,十二經的出現與五行沒有關系,因此不存在“再加變通而套

生出來的!庇捎谖逍泻褪浭莾蓚不同學說,因此三焦與心包絡的出現與五行無關,但是不可否認二者有密切聯系,故其經脈不存在“由

有五行學說再加變通而套生出來的!

  
駁斥反方“2、”,反方承認“十二經循行路線、乃至相互順接的內容,是通過臨床所見,”既然承認“臨床所見”這個事實,透過現象看本

質,說明不存在“猜測、藝術加工等形式,人為地編制而成!
  駁斥反方“(1)”、反方說“(1)、脾臟具體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經絡起止,就無從談起。”,那么《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脾與

腎以膜相連耳”說明脾有有具體所指。由于黃帝內經不是解剖的專著,不能因為描述簡單而否定。
  駁斥反方“(2)、”反方說“(2)、反方說“(2)、如果說心包絡能算一經的話,那么,腎包絡呢?肝包絡呢?而胸腔則更不應該遺漏

!毙陌j在內經有記載,至于“腎包絡、肝包絡”不存在這個事實,因此不存在遺漏!鹅`樞經·邪客第七十一》"包絡者,心主之脈也,"

而“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脹論第三十五》)”《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睆倪@里

我們不難看出,心的外圍是心包絡,心包絡之內有膻中,其是心主之宮城,其有病,則刺心包絡所流。

駁斥反方“(3)、”   反方說“(3)、膽囊、膀胱不過是替肝臟、腎臟貯存膽汁、尿液的一個囊而已,自然不能與心、肺、肝、腎等臟器

的功能相提并論!蹦氵@些話,與你的題目““經絡”本質及針灸作用機理表述無需五行學說”,文不對題,是南轅北轍,故我方不用駁斥。
駁斥反方“(4)、”   反方說“(4)、三焦具體所指是模糊的,卻能繪出個“經”來!辈荒芤驗槠涿枋龊唵味穸ㄆ浣浢}的存在。
駁斥反方“(5)、”   反方說“(5)、大腦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沒有進入“五行學說”所規(guī)定的“經”的范圍。”在中醫(yī)的理論中大腦與

腎相關聯,大腦不屬于五臟,不能用西醫(yī)的概念來套中醫(yī)的概念,就是西醫(yī)也沒有大腦是五臟的之一概念,因此大腦與五行沒有直接關聯性,

存在間接關聯性,因此沒有必要直接進入“五行學說”。如果反方認為其進入“經”的范圍,加上“大腦經”,就破壞了“如環(huán)無端”,因此

沒有必要出現“大腦經”,再者,十二經也好,十四經也罷,都是成對出現,一旦加入大腦經,請問反方,大腦經和誰稱謂表里關系?

駁斥反方“3、”   反方說“3、經絡與神經    針剌時的得氣,顯然是神經的反應。”如果說“得氣”“是神經的反應”,請問足三里腧穴

這個部位的神經沒有聯通到胃,何以是神經的反應?再,仁海承認有“外周經絡”,說明神經不是經絡。既然仁海有“外周經絡”之說,說明

經絡存在。
駁斥反方“6、”   反方說“6、經絡與腺體   人體的腺體可分為有管腺和無管腺兩大類。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經導管排出,如

消化腺、汗腺;無管腺又叫內分泌腺,它由腺細胞為主體組成,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沒有腺導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進入血管。腺

體分泌的激素,既然進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從反方所述,看不出反方通過論證腺體就是經絡的概念,不能因為激素通過血管“敷布到全身”來證明其是經絡,我們喝的水,也到達全

身,難道水也是經絡?因此,其說不成立。

   反方論據“2、經絡循行路線的實質——古代醫(yī)家在人本上創(chuàng)建的論理工具 相當于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反方在論證中說:“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納“氣”和“血”,沒有運行“氣”和“血”的功能,……從古典文獻的記載看,根本沒說

“經”或“絡”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經絡”說成是人體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種特殊結構,認為“經絡”有運行“氣血”的生理功能

,是錯誤的!
  正方駁斥如下:

   古典文獻有記載“經”或“絡”本身有腔隙,且有運行“氣”和“血”的功能。如《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五臟之道,皆出于經

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瓊魅胗趯O脈,孫脈滿則傳入于絡脈,絡脈滿則輸于大經脈,血氣與邪并,客

于分腠之間,其脈堅大,”《靈樞經·營氣第十六》:“ 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

,上行注足陽明……復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薄鹅`樞經·玉版第六十》:“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而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由此可見,經絡運行氣血不存在錯誤,而是正確的。由于經絡運行氣血,而神經不運行氣血,經絡有腔隙的管道,神經沒有腔隙的管道,故神

經不是經絡。
  反方論據“3、 現行的經絡循行的線條是人為構建的——鄭金生先生”,
  反方在論證中說:“什么是經絡理論?就是古人觀察到體表和體表、內臟和體表的某種聯系后,對它們進行解釋而形成的東西。,,,?

是現行的經絡循行的線條是人為構建的!
既然承認“古人觀察到體表和體表、內臟和體表的某種聯系后,對它們進行解釋而形成的東西”的這個事實,根據事實就不能描繪經絡循行的

線條嗎?根據事實描繪經絡循行的路線就是人為構建的?據此推理,我們現在看到植物用線條描繪的圖就是人為構建的?豈有此理?
    反方論據“4、否認經絡傳統(tǒng)循行路線 經絡的本質——不過是古人對于神經的深入認識――劉亦之先生”
      反方在論證中說“四、否認經絡傳統(tǒng)循行路線    經絡的本質——不過是古人對于神經的深入認識  ――劉亦之先生”

既然反方說針感神經的反應,請問胃痛針刺足三里,這個腧穴的神經沒有聯通到胃,所以用神經學說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如果說“治療胃病的

主穴在任脈上”,而對脾胃虛寒的胃痛,主穴則是脾腧、胃腧沒有聯通到胃,也看不到“解剖學中脊神經支配圖,再對比一下中醫(yī)經絡的背部

內臟腧穴圖,兩個圖有著驚人的相似!彼陨窠泴W說就是經絡學說不成立。
   順便說一句,請反方回答融合先生23樓關于神門腧穴的質疑。
結論:仁海承認存在“外周經絡”,他自己否定自己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十二經的存在不是五行學說套出來的,但是不可否認二者

有密切聯系。
   請反方直面回答我方的質疑,如反方不直面,我方在根據辯論規(guī)則而請求鎖帖。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28
發(fā)表于 2015-11-16 12:15:50 | 只看該作者
楊鵬舉 發(fā)表于 2015-11-15 18:28
正方的論點:存在“十二經循行路線”
正方的論據: 經絡是運行氣血的功能,且有管道。

       非常感謝楊鵬舉教授的精彩辯辭,且聽本人細細評論之:


  由于五行和十二經是兩個不同學說,因此三焦與心包絡的出現與五行無關,但是不可否認二者有密切聯系,故其經脈不存在“由
有五行學說再加變通而套生出來的!薄
      “無關”與“密切聯系”,——這是用己之矛,擊己之盾。


  駁斥反方“(1)”、反方說“(1)、脾臟具體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經絡起止,就無從談起!,那么《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脾與
腎以膜相連耳”說明脾有有具體所指。由于黃帝內經不是解剖的專著,不能因為描述簡單而否定。
————————————————————————————
       那么,這個“脾”的解剖位置離腎有多遠?








由于黃帝內經不是解剖的專著,不能因為描述簡單而否定。
——————————————————————————————
       既然《內經》不是解剖的專著,那么,竟能描繪出位置相對精確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來,今人到目前為止尚無法找到“經”線,這就充分說明《內經》時代的“十二經循行路線”是總結臨床觀察到的大量現象后,通過人為虛構并經過藝術加工等而成!驗古人也是人,而不是神。






  駁斥反方“(2)、”反方說“(2)、反方說“(2)、如果說心包絡能算一經的話,那么,腎包絡呢?肝包絡呢?而胸腔則更不應該遺漏
!毙陌j在內經有記載,至于“腎包絡、肝包絡”不存在這個事實,因此不存在遺漏。《靈樞經·邪客第七十一》"包絡者,心主之脈也,"
而“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脹論第三十五》)”《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睆倪@里
我們不難看出,心的外圍是心包絡,心包絡之內有膻中,其是心主之宮城,其有病,則刺心包絡所流。
————————————————————————————————————————
      ——這等于先生什么也沒有說。



駁斥反方“(3)、”   反方說“(3)、膽囊、膀胱不過是替肝臟、腎臟貯存膽汁、尿液的一個囊而已,自然不能與心、肺、肝、腎等臟器
的功能相提并論!蹦氵@些話,與你的題目““經絡”本質及針灸作用機理表述無需五行學說”,文不對題,是南轅北轍,故我方不用駁斥。
————————————————————————————————
       請先生弄明白,本辯題二個分題中的第一題是: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十二經循行路線”不存在






駁斥反方“(4)、”   反方說“(4)、三焦具體所指是模糊的,卻能繪出個“經”來!辈荒芤驗槠涿枋龊唵味穸ㄆ浣浢}的存在。
——————————————————————
       沒有確切位置、沒有事實存在的臟器,何來煞有介事的一“經”?






       如果反方認為其進入“經”的范圍,加上“大腦經”,就破壞了“如環(huán)無端”,因此沒有必要出現“大腦經”,
————————————————————————————————
       古代犯人被砍掉頭顱后,這十二經還在“如環(huán)無端”的運行?人還能正常存活?




十二經也好,十四經也罷,都是成對出現,一旦加入大腦經,請問反方,大腦經和誰稱謂表里關系?
——————————————————————————————————
        必須成雙成對,還必須有表里關系?男性陰莖、女性陰蒂,是否也要成對?請問,創(chuàng)立醫(yī)學理論等同于搞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隨意而為?




駁斥反方“3、”   反方說“3、經絡與神經    針剌時的得氣,顯然是神經的反應!比绻f“得氣”“是神經的反應”,請問足三里腧穴
這個部位的神經沒有聯通到胃,何以是神經的反應?再,仁海承認有“外周經絡”,說明神經不是經絡。既然仁海有“外周經絡”之說,說明
經絡存在。
——————————————————————————————
       針剌足三里沒有治胃病的效果,純屬心理安慰作用。

       該“外周經絡”和稱謂,本來寫上的是“外周神經”,但為了照顧保守中醫(yī)們的情緒,而改成“外周經絡”。因為十二經循行路線是人為虛構的,所以,中醫(yī)理論中的“經絡”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





      從反方所述,看不出反方通過論證腺體就是經絡的概念,不能因為激素通過血管“敷布到全身”來證明其是經絡,我們喝的水,也到達全
身,難道水也是經絡?因此,其說不成立。
————————————————————————————
     中醫(yī)理論中的“經絡”,只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而這種“經絡現象”有激素的參與。





   反方論據“2、經絡循行路線的實質——古代醫(yī)家在人本上創(chuàng)建的論理工具 相當于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正方駁斥如下:
   古典文獻有記載“經”或“絡”本身有腔隙,且有運行“氣”和“血”的功能。如《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五臟之道,皆出于經
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瓊魅胗趯O脈,孫脈滿則傳入于絡脈,絡脈滿則輸于大經脈,血氣與邪并,客
于分腠之間,其脈堅大,”《靈樞經·營氣第十六》:“ 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
,上行注足陽明……復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薄鹅`樞經·玉版第六十》:“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而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由此可見,經絡運行氣血不存在錯誤,而是正確的。由于經絡運行氣血,而神經不運行氣血,經絡有腔隙的管道,神經沒有腔隙的管道,故神
經不是經絡。
————————————————————————————
       幾千年之后,先生也成古人了,如果您的書到那時也成經典了,您認為您書中的說辭,幾千年之后的人們會認為是絕對正確的?



  反方論據“3、 現行的經絡循行的線條是人為構建的——鄭金生先生”,
  反方在論證中說:“什么是經絡理論?就是古人觀察到體表和體表、內臟和體表的某種聯系后,對它們進行解釋而形成的東西。,,,?
是現行的經絡循行的線條是人為構建的!
既然承認“古人觀察到體表和體表、內臟和體表的某種聯系后,對它們進行解釋而形成的東西”的這個事實,根據事實就不能描繪經絡循行的
線條嗎?根據事實描繪經絡循行的路線就是人為構建的?據此推理,我們現在看到植物用線條描繪的圖就是人為構建的?豈有此理?
————————————————————————————————
       “經絡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任何人也無法否定的。例如,經過針剌,病人有時會感到某個線上有或脹、或麻或痛的感覺,這恰好證明是神經傳導的功能,因為這種傳導并沒有按照“經絡循行路線”在有感覺的部位處,自起始點至終結點運行完畢。




    反方論據“4、否認經絡傳統(tǒng)循行路線 經絡的本質——不過是古人對于神經的深入認識――劉亦之先生”
      反方在論證中說“四、否認經絡傳統(tǒng)循行路線    經絡的本質——不過是古人對于神經的深入認識  ――劉亦之先生”
既然反方說針感神經的反應,請問胃痛針刺足三里,這個腧穴的神經沒有聯通到胃,所以用神經學說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如果說“治療胃病的
主穴在任脈上”,而對脾胃虛寒的胃痛,主穴則是脾腧、胃腧沒有聯通到胃,也看不到“解剖學中脊神經支配圖,再對比一下中醫(yī)經絡的背部
內臟腧穴圖,兩個圖有著驚人的相似。”所以神經學說就是經絡學說不成立。
——————————————————————————————————
       劉亦之先生用“解剖學中脊神經支配圖,再對比一下中醫(yī)經絡的背部內臟腧穴圖,兩個圖有著驚人的相似”的見解,恰好用客觀事實證明我們古人的偉大。能在沒有精確解剖的情況下,能探索出針剌與神經的關系。這也用事實說明,臨床一線醫(yī)生對針剌作用機理的見解有著重要的不可忽視的說服力。
       針剌足三里沒有治胃病的效果,純屬心理安慰作用。


        綜上所述,楊鵬舉先生的辯辭,恰好也證明了“十二經循行路線事實上并不存在,只是人為的通過臨床上的一些現象、藝術加工等等形式編制而成”。

     在此,非常感謝楊鵬舉教授事實求是、嚴肅認真的辯辭!因為大家都知道,論壇之所以舉行五行存廢辯論賽,是為了尋求中醫(yī)學的真理,而非其它。  


點評

無關”與“密切聯系”,——這是用己之矛,擊己之盾。 ————————————————————————————————————— 正方回答:請反方注意我方的原話:“因此三焦與心包絡的出現與五行無關,但  詳情 回復 發(fā)表于 2015-11-16 19:06
29
發(fā)表于 2015-11-16 12:23:59 | 只看該作者
仁海中西醫(yī) 發(fā)表于 2015-11-16 04:15
非常感謝楊鵬舉教授的精彩辯辭,且聽本人細細評論之:


       轉載:大光明云

     五:經絡與五行的關系
以陰經五輸穴為例:五輸穴+五行
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
其作用:井主心下滿,滎主身上熱,輸主四肢關節(jié)重,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而瀉。這些作用從何而來的呢,從兩點而來。
1 五行之,木升發(fā),火宣通,土運化,金肅降,水閉藏。
2 五輸穴之,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它預指什么呢,它所依據的是針灸經絡流向的兩大理論(1)向心理論;(2)自我循環(huán)理論。 向心理論就是指宇宙的氣通過指端部位的穴位向體內輸送,通過五個能量集中點來輸入,那么起始點的井穴能量最大,沖擊力最大,依次是滎,輸,經,合,到經合氣脈道變寬,輸入五臟。
3 五輸穴本意:
(1)井主心下滿:表示其為外在能量輸入人體的壓力點,其能量最大,因此針刺此點可以解決一切淤滯,類比于春季之木升發(fā)之象,故以心下滿來替代
(2)滎主身上熱:能量輸入,但脈道細微,容易發(fā)生熱積,;類比于夏季之宣通,針刺此點,可以《1》清熱;《2》行氣。
(3)輸主四肢關節(jié)重:此為脈道漸寬之點,力稍弱,容易發(fā)生運化不及,以長夏脾土表示,脾主四肢如運化不及則肢體繁重。
(4)經主咳喘寒熱:能量流此,脈道變寬,唯輸入力道不足,類比于秋之肅降不足,易發(fā)生咳喘現象,針刺此穴可以有助于肅降功能。
(5)合主逆氣瀉下:能量流此入河,即入五臟也, 寓意于冬季的閉藏作用,如秋金肅降不足,則冬季的閉藏不夠,稱之為氣逆;如漏下的泄瀉也為閉藏不足。 故,針刺合穴可以治療閉藏的病。

     綜上所述:經絡點,循行方向,寓喻五行配屬是不可缺少的大系統(tǒng)理論,穴位點的具體功能,正是在這樣的理論框架建立起來的,此文僅僅舉例五輸穴本意來論述,敘述了少量內涵,還有“自主循環(huán)論”,原穴論,郄穴論,四門論,頭尾相接論,四海論,八脈交會論,上合下合論等等,這些都是穴位點功能的基礎,沒有這些前提,穴位點的功能是瞎編的嗎?反方反經絡論,結果必然是反穴位點功能,那么請反方給具體的穴位點,重新下定義,期待反方“穴位點的定位以及功能新論的講解”,如穴位A,在小腿前側膝蓋下2寸, 功能:促進乙酰膽堿合成,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等; 反方反對沒問題,請問你們建立了什么樣的針灸理論體系?什么樣的具體的穴位點功能? 什么都沒有,整個一個嗡嗡亂叫,自覺了不起呢。


30
發(fā)表于 2015-11-16 15:34:34 | 只看該作者
中西醫(yī)融合觀 發(fā)表于 2015-11-16 08:23
轉載:大光明云

     五:經絡與五行的關系

五:經絡與五行的關系
以陰經五輸穴為例:五輸穴+五行
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
其作用:井主心下滿,滎主身上熱,輸主四肢關節(jié)重,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而瀉。這些作用從何而來的呢,從兩點而來。
1 五行之,木升發(fā),火宣通,土運化,金肅降,水閉藏。
2 五輸穴之,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它預指什么呢,它所依據的是針灸經絡流向的兩大理論(1)向心理論;(2)自我循環(huán)理論。 向心理論就是指宇宙的氣通過指端部位的穴位向體內輸送,通過五個能量集中點來輸入,那么起始點的井穴能量最大,沖擊力最大,依次是滎,輸,經,合,到經合氣脈道變寬,輸入五臟。
3 五輸穴本意:
(1)井主心下滿:表示其為外在能量輸入人體的壓力點,其能量最大,因此針刺此點可以解決一切淤滯,類比于春季之木升發(fā)之象,故以心下滿來替代
(2)滎主身上熱:能量輸入,但脈道細微,容易發(fā)生熱積,;類比于夏季之宣通,針刺此點,可以《1》清熱;《2》行氣。
(3)輸主四肢關節(jié)重:此為脈道漸寬之點,力稍弱,容易發(fā)生運化不及,以長夏脾土表示,脾主四肢如運化不及則肢體繁重。
(4)經主咳喘寒熱:能量流此,脈道變寬,唯輸入力道不足,類比于秋之肅降不足,易發(fā)生咳喘現象,針刺此穴可以有助于肅降功能。
(5)合主逆氣瀉下:能量流此入河,即入五臟也, 寓意于冬季的閉藏作用,如秋金肅降不足,則冬季的閉藏不夠,稱之為氣逆;如漏下的泄瀉也為閉藏不足。 故,針刺合穴可以治療閉藏的病。
——————————————————————————————————————————————

這年月還有相信這東東的,真是好可憐。



                                   由五行學說演繹出來的子午流注說的錯誤  
                                                        青島   仁海中西醫(yī)   于殿生   


   
               

                                                          子 午 流 注 示 意 圖

--------三焦---膽---肝------------
----------  --→---→--------------
------- ---亥---子---丑  -------------   
-- -----↗ ------------ ↘-----------
----------------------------
-心包絡-戌  ------------ -寅--肺---
---↑------------------↓-----
------------------------------
-腎--酉---------------  卯--大腸---
------------------------------
---↑---------------- --↓-----
-膀胱--申--------------辰---胃---
------------------------------
-- --↖---------------↙---------
---------未----午--- 巳----------
------------←---←------------
---------小腸---心---脾-----
-----


                                                         有關子午流注的說明:

      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在一日十二時辰中人體氣血的循環(huán)流注。

子午流注針法有兩種,
一、為按天干開穴,又稱納干法,也稱納甲法,或稱日干子午流注;
       這是根據每日氣血輸注十二經的天干時辰,進行配穴針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來診的年、月、日、時干支,再以經脈五輸穴的五行相生規(guī)律而順次開穴。
1、為按值日經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經,在該日內開取該經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療該經病癥。
2、是按時的天干,在這個天干時辰內開取該經的任何一個五俞穴,都治療該經的病癥。
二、為按地支開穴,又稱納支法,也稱納子法,或稱時支子午流注! 
    這是根據每日氣血輸注十二經的地支時辰,病癥之虛實,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1、按一天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各配一經,在這個時辰內,該經從起點到終點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選用。例如,肺經病,每日寅時都可取肺經從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針刺治療。此方簡便易行。
2、根據氣血流注到某經的時辰,再結合五俞穴,用補母或瀉子的取穴方法進行針刺治療。
       納子法是依據"日周期",用本經的井、滎、俞、經、合五俞穴配屬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據氣血流注本經的時間,在每日的十二個地支時辰按時開穴。
開穴的原則:
       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在氣血流經本經的時辰,本經氣血最虛,取母穴用補法,可以扶正補虛,使氣血通暢。若本經為實證,則取子穴以瀉之!

——————————————————————————————————————————————

                                                                我的論據: 一、首先說,每個臟器并不是代表一個時辰,或者說,并不是旺于一個時辰。人體的生理功能是諸多臟器相互協(xié)調、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每個臟器每時每刻都在發(fā)揮著作用,只有大小之分。
       二、如果說十二經相互順接、四季配屬五行、晝夜十二時配屬五行都正確的話,那么,寅、卯、辰三時就應該相當于四季之“春”、五行之“木”;巳、午、未三時就應該相當于四季之“夏”、五行之“火”;申、酉、戌,三時就應該相當于四季之“秋”、五行之“金”;亥、子、丑三時就理應相當于四季之“冬”、五行之“水”。既然心屬“火”為陽中之陽,旺在“午時”,那么,腎屬“水”為陰中之陰,就該旺于“子時”;肝屬“木”為陽中之陰,就應該從寅、卯、辰三個時段中找某時對應,而不應在相當于四季的冬天、屬水的夜間“丑”時;肺屬“金”,為陰中之陽,就應該旺于相當于四季之秋的申、酉、戌三個時段中的某一個時間。因此,子午流注說是錯誤的。
       三、通過上幾場辯論,我們已經知道五行配屬臟腑、由五行演繹出來的十二經循行路線是錯誤的,五行配屬井滎俞原經合自然也是錯誤的,所以這種在錯誤的基礎上,構建的錯誤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四、心包只是為了減少心搏時摩擦的囊,膽只是給肝臟貯存膽汁的囊,膀胱只是為腎臟存貯尿液的囊,三焦又是虛擬臟器,她們顯然不能與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相提并論。況且人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在十二經中竟然還沒有位置。因此,十二經尚且不能成立,從十二經循行路線中強硬套出來的子午流注,又有什么理由存在?

        五、至于  “井主心下滿、滎主身上熱、輸主四肢關節(jié)重、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瀉下”  的問題,更無科學道理可言。在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之:如用塑料做成一個“人形”的皮囊,則無論從什么位置進氣,都可以使皮囊充盈;反之,無論從什么位置泄氣,都可以使皮囊陷癟。因此,針剌身體上任一部位(除去重要器官組織、神經血管干線等之外)用泄法,都可以泄熱;用理氣法,均可以治滿;通行氣血法,均可以舒緩關節(jié);以下類推,不再細述。



                                                                  結  論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說是在五行配屬臟腑演繹出來的十二經循環(huán)理論、五行配季節(jié)、五行配晝夜時辰、五行配穴位等錯誤理論下形成的,自然是錯誤的。但古人能通過探索、猜測,創(chuàng)造出這些理論來,以拋棄、沖破迷信的思想,崇尚科學的精神,無疑是非常珍貴的。
       因為人體是一個相對密閉的有機整體,其氣血的運行,是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實證,不管瀉什么部位,都有瀉火作用。只要是虛證,同樣不管補什么部位,都能起到扶助正氣,行氣血、有益于新陳代謝的作用。只是部位不同,距離病灶遠近不同,所產生效果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可以認為,子午流注所選穴位都在四肢遠端,即使在針灸時出些許差錯,也不會對人體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而對于一些無病呻吟者,以及對患重病已回天乏術者,作為一種安慰劑,也是可以運用的,而且對于相信這些理論者,自會有一定鎮(zhèn)靜安慰“作用”的。






       綜上所述:經絡點,循行方向,寓喻五行配屬是不可缺少的大系統(tǒng)理論,穴位點的具體功能,正是在這樣的理論框架建立起來的,此文僅僅舉例五輸穴本意來論述,敘述了少量內涵,還有“自主循環(huán)論”,原穴論,郄穴論,四門論,頭尾相接論,四海論,八脈交會論,上合下合論等等,這些都是穴位點功能的基礎,沒有這些前提,穴位點的功能是瞎編的嗎?反方反經絡論,結果必然是反穴位點功能,那么請反方給具體的穴位點,重新下定義,期待反方“穴位點的定位以及功能新論的講解”,如穴位A,在小腿前側膝蓋下2寸, 功能:促進乙酰膽堿合成,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等; 反方反對沒問題,請問你們建立了什么樣的針灸理論體系?什么樣的具體的穴位點功能? 什么都沒有,整個一個嗡嗡亂叫,自覺了不起呢。
————————————————————————————————————————————————————
       就具體穴位有什么功能,其產生功能的作用機理是什么,自然是比較復雜的。傳統(tǒng)中醫(yī)探索了幾千年,近代醫(yī)學界、科技界大規(guī)模研究也有上百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公認的精確論斷。因此,這將在本辯論題中的第二小題“針灸是通過神經、循環(huán)、淋巴、內分泌等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作用”中,與中西醫(yī)各位師長同仁、中醫(yī)愛好者、中醫(yī)粉絲進行充分地探討。應該說明的是,我方參與“五行存廢”辯論賽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探討,既希望能推進中醫(yī)理論的發(fā)展,更能借此機會向諸位師長同仁學習。謝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0 15:57 , Processed in 0.0558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