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80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1 21:55:3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7月1日)由馬京雪和大家一起學習《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
       中醫(yī)的臟腑學說,雖然源于解剖所見的器官,但是又不局限于肉質的臟器。中醫(yī)的臟象學說,借鑒龍文化,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而建立的廣泛聯(lián)系的體系。中醫(yī)大膽地想象,認為五臟既合于四時、也合于五方,萬物的聲色氣味都與五臟相關,人是整個時空的“袖珍濃縮體”。龍文化與中醫(yī)學的臟腑經(jīng)絡學說,有著相似的構造方式,都是玄而不虛的模型。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shù)之源,漢代儒士認為,河圖就是八卦,而洛書就是《尚書》中的《洪范九疇》。河圖、洛書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之說!吨芤住泛汀逗榉丁穬蓵谥腥A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河圖洛書對中醫(yī)學的影響和啟示具有提綱挈領的重要意義。
       敬請期待馬京雪的講述。http://www.velinks.com/bqwh
       祝賀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誰啟迪了扁鵲的思想”?比如龍文化對于扁鵲構建中醫(yī)學術理論有影響嗎?有哪些影響?
       龍文化的起源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年,各種傳說版本不同,解釋也不盡相同,但是其共有的特征就是“世上沒有真龍”。龍不是一個現(xiàn)實世界里的具體生物,而是一個歷代智者富于想象出來的一個生物,其中寄托了很多理想的因素。
根據(jù)學者考證,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距今約8000年,屬“前紅山文化”遺存。所謂“龍形堆塑”,是指位于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的龍形圖案。這個龍圖形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xiàn)。這條紅褐色的石龍,是中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另有學者說,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巖畫,距今約有一萬年左右,畫面是一個魚尾鹿首的龍,應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
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陜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以及屬于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等,都是早期的龍造型。
龍的起點雖然在石器時代,但是經(jīng)過夏、商、周至戰(zhàn)國時期的不斷發(fā)展、演化,龍文化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
甲骨文的龍字,從辛字頭,像一個蟠曲之體,為會意兼象形之字。象征著“鐵腕手段”,引申義為“威權”。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說:蚩尤發(fā)兵伐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在冀中平原引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這場戰(zhàn)爭之中,“應龍”蓄水,阻斷交通。蚩尤還請風伯雨師,刮起彌漫到天際的大風,夾雜著大暴雨。黃帝面對這樣的惡劣天氣,命令叫做“魃”的神女,把風雨收回去,天晴日出,黃帝因此“遂殺蚩尤”。
《山海經(jīng)》說的這個故事里的“應龍”,可以呼風喚雨、行云布霧,已經(jīng)是一個神話人物。它順應古代帝王的心意,所以叫“應龍”。當然,這只能是古人渴望駕馭大自然,能夠呼風喚雨的一種奢望。
《淮南子·覽冥篇》講述的故事里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边@是一個天翻地覆,水火災難極為嚴重的時刻。除了天災之外,還有猛獸、兇鳥危害人民,老人兒童往往成為被害者。在這個危險的時刻,時代呼喚英雄出來救苦救難,解民于倒懸。理應出來一位男子漢大丈夫,但是《淮南子》說出來解救世人危難的不是男子漢,而是女英雄女媧!坝谑桥畫z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滛水!
女媧這位改天換地的女英雄,不僅擁有先進技術,可以煉石補天,而且還為天地“立四極”,“殺黑龍”解救冀州平原的洪水災難。這個“黑龍”不再是呼風喚雨的神物,而是制造水災,危害一方的罪魁。可見龍文化里的龍,也有善惡的不同本性,不都是吉祥如意的正面形象。但是,它們都與水、雨水、水災有關系。
龍文化對中醫(yī)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藏象、經(jīng)絡學說的構建上,是思想方法的啟示,影響巨大而深遠。

3、中醫(yī)之龍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中醫(yī)的臟腑學說,雖然源于解剖所見的器官,但是又不局限于肉質的臟器。
中醫(yī)大膽地想象,認為五臟既合于四時、也合于五方,萬物的聲色氣味都與五臟相關,人是整個時空的“袖珍濃縮體”。這種觀點的形成,與中華龍文化的集成創(chuàng)新手法完全一致。
中醫(yī)的臟象學說,借鑒龍文化,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而建立的廣泛聯(lián)系的體系。龍作為一個整體是虛擬的,但是與它有關的風雨不虛,不需要呼風喚雨,風雨該來的時候自然會來;與龍有關的鱗片、虎須、鹿角、馬面、鷹爪、蛇身、蝦眼也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它們存在與不同的動物身上,不是一個具體的生物。但是,世界上萬物是相互關聯(lián)的,都是大自然不斷進化而產(chǎn)生的,并且它們可以在同一時刻出現(xiàn),一起經(jīng)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共同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里。
中醫(yī)認為,心是生命的根本,因為它主宰著人的精神。心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從人體的面色上觀察出來,因為面色是靠血液來滋潤的,心臟主宰血流和脈搏。心臟就象太陽那樣重要,心氣與夏天的陽氣是相通的,與火氣、苦味關系密切。人的心氣充實,就經(jīng)常是歡樂的;心氣不足,人的精神就不振。
扁鵲集大成地創(chuàng)立了中醫(yī)學,“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充分繼承了龍的精神,把五臟六腑、十四經(jīng)絡、三焦出入,都賦予了合理人為安排,甚至是帶有某些理想的成分,比如五臟分別配屬于春夏秋冬長夏五季、東西南北中五方、角徵宮商羽五音、青赤黃白黑五色、酸苦甘心咸五味,因此,人體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大自然的時空與內臟相通,大自然萬物的元素色味都凝聚于五臟之中,“天地萬物在我腹心”,人也就是一個“小天地”。
80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3 21:30: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馬京雪 于 2019-7-3 21:33 編輯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7月2日(周二)我們繼續(xù)有請中醫(yī)名家曹東義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溫病經(jīng)典第64講。

       曹東義,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師承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xiàn)任河北省中醫(yī)藥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世界中聯(lián)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y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fā)表論文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們學習《溫病條辨》的范圍:
七十四、噤口痢,熱氣上沖,腸中逆阻似閉,腹痛在下尤甚者,白頭翁湯主之。
       此噤口痢之實證,而偏于熱重之方也。
       白頭翁湯(方注見前)
       七十五、噤口痢,左脈細數(shù),右手脈弦,干嘔腹痛,里急后重,積下不爽,加減瀉心湯主之。
       此亦噤口痢之實證,而偏于濕熱太重者也。脈細數(shù),溫熱著里之象;右手弦者,木入土中之象也。故以瀉心去守中之品,而補以運之,辛以開之,苦以降之;加銀花之敗熱毒,楂炭之克血積,木香之通氣積,白芍以收陰氣,更能于土中拔木也。
       加減瀉心湯方(苦辛寒法)
       川連 黃芩 干姜 銀花 楂炭 白芍 木香汁
       七十六、噤口痢,嘔惡不饑,積少痛緩,形衰脈弦,舌白不渴,加味參苓白術散主之。
       此噤口痢邪少虛多,治中焦之法也。積少痛緩,則知邪少;舌白者無熱;形衰不渴,不饑不食,則知胃關欲閉矣;脈弦者,《金匱》謂:弦則為減,蓋謂陰精陽氣俱不足也!鹅`樞》謂:諸小脈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調以甘藥也。仲景實本于此而作建中湯,治諸虛不足,為一切虛勞之祖方。李東垣又從此化出補中益氣、升陽益氣,清暑益氣等湯,皆甘溫除大熱法,究不若建中之純。蓋建中以德勝,而補中以才勝者也。調以甘藥者,十二經(jīng)皆秉氣于胃,胃復則十二經(jīng)之諸虛不足,皆可復也。葉氏治虛多脈弦之噤口痢,仿古之參苓白術散而加之者,亦同諸虛不足調以甘藥之義。又從仲景、東垣兩法化出,而以急復胃氣為要者也。
       加味參苓白術散方(本方甘淡微苦法,加則辛甘化陽,芳香悅脾,微辛以通,微苦以降也)
       人參(二錢) 白術(炒焦,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扁豆(炒,二錢)薏仁(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砂仁(炒,七分) 炮姜(一錢) 肉豆蔻(一錢) 炙甘草(五分)
       共為極細末,每服一錢五分,香粳米湯調服,日二次。
       方論:參苓白術散原方,兼治脾胃,而以胃為主者也,其功但止土虛無邪之泄瀉而已。此方則通宣三焦,提上焦,澀下焦,而以醒中焦為要者也。參、苓、白術加炙草,則成四君矣。按四君以參、苓為胃中通藥,胃者腑也,腑以通為補也;白術、炙草,為脾經(jīng)守藥,脾者臟也,臟以守為補也。茯苓淡滲,下達膀胱,為通中之通;人參甘苦,益肺胃之氣,為通中之守;白術苦能滲濕,為守中之通;甘草純甘,不兼他味,又為守中之守也,合四君為脾胃兩補之方。加扁豆、薏仁以補肺胃之體,炮姜以補脾腎之用;桔梗從上焦開提清氣,砂仁、肉蔻從下焦固澀濁氣,二物皆芳香能澀滑脫,而又能通下焦之郁滯,兼醒脾陽也。為末,取其留中也;引以香粳米,亦以其芳香悅土,以胃所喜為補也。上下斡旋,無非冀胃氣漸醒,可以轉危為安也。
       七十七、噤口痢,胃關不開,由于腎關不開者,肉蓯蓉湯主之。
       此噤口痢邪少虛多,治下焦之法也。蓋噤口日久,有責在胃者,上條是也;亦有由于腎關不開,而胃關愈閉者,則當以下焦為主。方之重用蓯蓉者,以蓯蓉感馬精而生,精血所生之草而有肉者也。馬為火畜,精為水陰,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于太陰坤土之藥,其性溫潤平和,有從容之意,故得蓯蓉之名,補下焦陽中之陰有殊功。《本經(jīng)》稱其強陰益精,消癥瘕。強陰者,火氣也,益精者,水氣也,癥瘕乃氣血積聚有形之邪,水火既濟,中土氣盛,而積聚自消。茲以噤口痢陰陽俱損,水土兩傷,而又滯下之積聚未清,蓯蓉乃確當之品也;佐以附子補陰中之陽,人參、干姜補土,當歸、白芍補肝腎,芍用桂制者,恐其呆滯,且束入少陰血分也。
       肉蓯蓉湯(辛甘法)
       肉蓯蓉(泡淡,一兩) 附子(二錢) 人參(二錢) 干姜炭(二錢) 當歸(二錢) 白芍(肉桂湯浸炒,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緩緩服,胃稍開,再作服。
七十八、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干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定風珠亦主之,專翕大生膏亦主之。
       腎主五液而惡燥,或由外感邪氣久羈而傷及腎陰,或不由外感而內傷致燥,均以培養(yǎng)津液為主。肝木全賴腎水滋養(yǎng),腎水枯竭,肝斷不能獨治,所謂乙癸同源,故肝腎并稱也。三方由淺入深,定風濃于復脈,皆用湯,從急治。專翕取乾坤之靜,多用血肉之品,熬膏為丸,從緩治。蓋下焦深遠,草木無情,故用有情緩治。再暴虛易復者,則用二湯;久虛難復者,則用專翕。專翕之妙,以下焦喪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補之,較之丹溪之知柏地黃,云治雷龍之火而安腎燥,明眼自能辨之。蓋凡甘能補,凡苦能瀉,獨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龍不能以剛藥直折也,腎水足則靜,自能安其專翕之性;腎水虧則動而躁,因燥而躁也。善安雷龍者,莫如專翕,觀者察之。
       三甲復脈湯、定風珠(并見前)
       專翕大生膏(酸甘咸法)
       人參(二斤,無力者以制洋參代之) 茯苓(二斤) 龜板(另熬膠
80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3 21:35:1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7月2日),由張海濤長為大家講述《瘟疫論譯注》的第十二講。
        他與大家一起交流吳又可關于瘟疫過程之中,辨證論治的一些獨特認識。
       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瘟疫論》的 “奪液無汗”、“補瀉兼施”、“藥煩”、“停藥”這三則醫(yī)論部分內容,以及黃龍湯、人參養(yǎng)榮湯的組方特點和臨床運用。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精彩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newsDetail?id=803
奪液無汗
【原文】

溫疫下后脈沉,下證未除〔1〕,再下之。下后脈浮者,法當汗解〔2〕。三五日不得汗者,其人預亡津液也〔3〕。時疫得下證,日久失下,后下利純臭水,晝夜十數(shù)行,乃致口燥唇干,舌裂如斷。醫(yī)者誤按仲景協(xié)熱下利法〔4〕,因與葛根黃連黃芩湯,服之轉劇。邀予診視,乃熱結旁流〔5〕,急與大承氣一服,去宿糞甚多〔6〕,色如敗醬〔7〕,狀如粘膠,臭惡異常,是晚利頓止〔8〕。次日服清燥湯一劑,脈尚沉,再下之,脈始浮,下證減去,肌表僅存微熱。此應汗解〔9〕,雖不得汗,然里邪先盡,中氣和平,所以飲食漸進〔10〕。半月后忽作戰(zhàn)汗,表邪方解。蓋緣下利日久,表里枯燥之極〔11〕,飲食半月,津液漸回〔12〕,方可得汗,所謂積流而渠自通也〔13〕?梢娒}浮身熱,非汗不解,血燥津枯,非液不汗〔14〕。昔人以奪血無汗〔15〕,今以奪液無汗,血液雖殊,枯燥則一也〔16〕。
補瀉兼施

【原文】
證本應下,耽擱失治,或為緩藥羈遲〔1〕,火邪壅閉,耗氣搏血〔2〕,精神殆盡〔3〕,邪火獨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線〔4〕,筋惕肉瞤,肢體振戰(zhàn)〔5〕,目中不了了〔6〕,皆緣應下失下之咎〔7〕。邪熱一毫未除,元神將脫〔8〕,補之則邪毒愈甚〔9〕,攻之則幾微之氣不勝其攻〔10〕,攻不可,補不可,補瀉不及,兩無生理〔11〕。不得已勉用陶氏黃龍湯。此證下亦死,不下亦死〔12〕,與其坐以待斃,莫如含藥而亡〔13〕,或有回生萬一。
黃龍湯
大黃  厚樸  枳實  芒硝  人參  地黃  當歸   
照常煎服
按:前證實為庸醫(yī)耽擱,及今投劑,補瀉不及〔14〕。然大虛不補,虛何由以回〔15〕;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16〕?勉用參、地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蛴龃俗C,純用承氣,下證稍減,神思稍蘇,續(xù)得肢體振戰(zhàn),怔忡驚悸〔17〕,心內如人將捕之狀〔18〕,四肢反厥,眩暈郁冒〔19〕,項背強直,并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證,此皆大虛之候,將危之證也,急用人參養(yǎng)榮湯。虛候少退,速可屏去。蓋傷寒溫疫俱系客邪,為火熱燥證〔20〕,人參固為益元氣之神品,偏于益陽,有助火固邪之弊,當此又非良品也,不得已而用之〔21〕。
人參養(yǎng)榮湯
人參八分  麥冬七分  遼五味一錢  地黃五分  歸身八分  白芍藥一錢五分  知母七分  陳皮六分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
如人方肉食而病適來〔22〕,以致停積在胃,用大小承氣連下,惟是臭水稀糞而已,于承氣中但加人參一味服之,雖三四十日所停之完谷及完肉,于是方下〔23〕。蓋承氣藉人參之力,鼓舞胃氣,宿物始動也〔24〕。
藥煩
【原文】

應下失下,真氣虧微〔1〕,及投承氣,下咽少頃,額上汗出〔2〕,發(fā)根燥癢〔3〕,邪火上炎〔4〕,手足厥冷〔5〕,甚則振戰(zhàn)心煩,坐臥不安,如狂之狀〔6〕。此中氣素虧,不勝藥力,名為藥煩〔7〕。凡遇此證,藥中多加生姜煎服,均作二三次服,以防嘔吐之患。
停藥
【原文】
服承氣腹中不行〔1〕,或次日方行,或半日仍吐原藥,此因病久失下,中氣大虧,不能運藥〔2〕,名為停藥〔3〕。乃天元幾絕,大兇之兆也〔4〕。宜生姜以和藥性,或加人參以助胃氣,更有邪實病重劑輕,亦令不行〔5〕。
         祝賀張海濤講述《瘟疫論譯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瘟疫論》的 “奪液無汗”、“補瀉兼施”、“藥煩”、“停藥”這幾則醫(yī)論部分內容,以及黃龍湯、人參養(yǎng)榮湯的組方特點和臨床運用。
      “奪液無汗”在外感熱病過程中,是經(jīng)?梢园l(fā)生的,它既說明了人體陰液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邪氣在表,需要通過汗解的必然性。
孔毓禮曰:“表里枯燥之極,豈不可投養(yǎng)陰之劑,乃必俟半月津回何也?”
龔紹林曰:“熱結旁流,如水泄不通之癥同,宜用承氣以去其熱,宿糞一行,其瀉即止。傷寒即集乃云熱結旁流,屬上實下虛之癥,宜用理中合承氣治之。不思上既實矣,何以反用理中?下既虛矣,何以能受承氣?遍閱方書,求其辨癥的確,用藥恰當者,無似吳師此書也。感疫得汗,必在脈癥俱平之候,方是解邪之汗。有下后病怠而得汗解者,有調養(yǎng)半月而始得汗者。總之,其汗不可強求,聽其自然可也。如果陰虛,則宜用養(yǎng)陰之劑,如口渴脈現(xiàn)浮洪而長者,則用白虎湯。”
“補瀉兼施”在外感熱病的過程之中,是很常見的證候,也是不容易識別和處理的證候。吳又可以他老到的見識,精辟地論述了溫疫病的虛實夾雜的復雜病情。
“蓋傷寒溫疫俱系客邪,為火熱燥證”,更是吳又可闡發(fā)傷寒與溫疫關系的精辟見解!稖匾哒摗け婷鱾畷r疫》云:“子言傷寒與時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氣、及桃仁承氣、抵當、茵陳諸湯,皆傷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癥,子何言之異也?”吳又可回答溫疫為何借用傷寒方時說:“傷寒初起,以發(fā)表為先;時疫初起,以疏利為主。種種不同,其所同者,傷寒時疫,皆能傳胃,至是同歸于一,故用承氣湯輩,導邪而出。要之,傷寒時疫,始異而終同也!薄暗则屩馂楣,何論邪之同異也!薄巴贫鴱V之,是知疫邪傳胃,(與傷寒)治法無異也”。
年希堯云:“人參能助下藥成功”。
孔毓禮曰:“撮空尋衣,有大實者,有大虛者,有半虛半實者。邪熱亢極,而神氣昏冒者,大承氣湯下之。氣血兩虛,而神亂無主者,十全大補湯、人參養(yǎng)營湯以補之。虛兼實者,陶氏升陽散火湯、黃龍湯以扶下祛邪,亦有十全大補去桂加連芩者。要當以脈證詳辨虛實,不可執(zhí)一途也;蛟唬捍搜噪s病,若夫疫癥撮空,惟有承氣黃龍而已,斷無有補之理。余曰:不然。余于疫病,用十全養(yǎng)營而得生者甚多。用大承氣而愈者,未之見也。前條既知人參可以發(fā)散,此條又知人參可以推蕩,為何諄諄致戒,使老弱病疫者,束手無策耶?”
龔紹林曰:“補瀉兼施,乃千古第一治病妙法。仆每遇夾實之癥,用此法治之,獲生者不少。治病當要詳辨脈癥虛實,此學者臨證之第一緊要關頭也。切記切記。人參用于發(fā)散藥中,或加于推蕩劑內,皆為老弱夾虛者而設,本是上策,何以反謂束手無策?此亦妄談得失者也!
“藥煩”也是溫疫病治療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通過病人在服藥之后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象,能夠判斷出其身體正氣的盛衰,從而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孔毓禮曰:“若知真氣虧微,膽敢用承氣耶?待至證變而用生姜,孰若未變而加人參生姜,以安胃扶元氣為上。亡羊補牢之法頗善,但要再加人參!
  龔紹林曰:“藥煩有虛不勝攻者,亦有藥未對癥者。藥不對癥,易對癥之方,即不煩矣。如虛不勝攻,僅加生姜,焉能止煩?必加人參以扶正氣,方為盡善。”
“停藥”也是外感熱病治療之中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能夠認識到這一證候與病人的正氣不足有關,充分反映了吳又可對溫疫病的辨證論治的精神,決不象現(xiàn)在有的學者一味強調清熱解毒,甚至說溫病治療方法發(fā)展到現(xiàn)在只有清熱解毒一法,并無它法,這實在不符合古人的傳統(tǒng)觀點。
龔紹林曰:“服承氣次日方行,右關脈數(shù)而實者,乃病重藥輕也,宜重下速下。半日仍吐原藥,乃是不應下癥。至于中氣大虧,不能運藥而停者,即加人參以助胃氣,而亦不行,此正所謂下而不應者死,加人參何濟焉?”
80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3 22:07:50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7月3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武寧和大家共同復習《中醫(yī)內科學》肺脹有關內容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紺,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等。其病程纏綿,時輕時重,經(jīng)久難愈,嚴重者可出現(xiàn)神昏、痙厥、出血、喘脫等危重證候。早在《內經(jīng)》就有關于肺脹病名的記載,指出病因病機及癥候表現(xiàn),如《靈樞·脹論》篇說:“肺脹者,虛滿而喘咳。
    請大家關注收聽武寧的精彩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nkx
        祝賀武寧講述《中醫(y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肺脹的有關內容。
     肺脹是中醫(yī)特有的疾病名稱,是按照患者發(fā)病時候氣息不暢的痛苦狀態(tài)而命名的。西醫(yī)的慢阻肺、肺氣腫、肺心病等與此相似,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的結果。
    “脹”是一種疾病狀態(tài),五臟都有“脹證”。
    《內經(jīng)》的《靈樞·脹論》說:“黃帝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于血脈之中耶,臟腑之內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黃帝曰:愿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于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又說“黃帝曰:愿聞脹形。岐伯曰: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善穢,四肢煩俛,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腎脹者,腹?jié)M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脹,胃脹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餐泄不化;小腸脹者,少腹慎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少腹而氣癃;三焦脹者,氣滿于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諸脹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shù)不失,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麤之所敗,謂之天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
   關于脹證的治療,《內經(jīng)》說:
黃帝問于岐伯曰:《脹論》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過焉在?岐伯對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則氣內閉,針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wèi)氣相亂,陰陽相逐。其于脹也,當瀉不瀉,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始,可以萬全,烏有殆者乎?其于脹也,必審其彌,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應桴,惡有不下者乎?

黃帝與歧伯一起討論,其“醫(yī)學問對”的時候,引用《脹論》,可見這個病,古人認識它很早。研究不少。主要是使用針刺治病,后世常有辨證論治,大約“溫中行氣”“疏肝健脾”很常用,
肺脹之人,則需要化痰理氣,健脾補腎,培土生金,逐漸恢復正氣。
80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4 21:26:33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四(7月4日20:0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李源中醫(y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中醫(yī)外科學》。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中醫(yī)外科疾病“紅蝴蝶瘡、淋病、梅毒、艾滋病”。主要內容包括這四個病的概述、病因、病機、治療等方面。

       敬請期待李源中醫(yī)師的講述,歡迎各位同道批評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
      祝賀李源中醫(yī)師為大家講述《中醫(yī)外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紅蝴蝶瘡、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方面的內容。
      紅蝴蝶瘡又名蝶斑瘡。是一種以面及手等暴露部位皮膚紅斑、鱗屑、萎縮,狀似蝴蝶,可累及全身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常見類型為盤狀紅蝴蝶瘡和系統(tǒng)性紅蝴蝶瘡,可見于西醫(yī)學的紅斑狼瘡。
     中醫(yī)外科所說的淋病,與中醫(yī)內科學所說淋證(古老的五淋:石淋、氣淋、熱淋、膏淋、勞淋等)不一樣,屬于西醫(yī)說的性病。主要是由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人是其唯一天然宿主,淋菌離開人體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劑易將其殺滅。淋菌以侵襲生殖、泌尿系統(tǒng)黏膜的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為特點,淋菌外膜有菌毛,黏附于宮頸管柱狀上皮而被上皮細胞吞飲,傳染性強。若急性淋病治療不當,可遷延不愈或反復急性發(fā)作。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淋病患者是其傳染源。少數(shù)情況下也可因接觸有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衣褲、被褥、毛巾、浴盆、坐便器等)而被傳染。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新生兒經(jīng)過患淋病母親的產(chǎn)道時,眼部被感染可引起新生兒淋菌性眼炎;妊娠期女性患者感染可累及羊膜腔導致胎兒感染。
      梅毒,又稱楊梅大瘡,也是性;
艾滋病,多有性傳播。
這些疾病,一般要到定點醫(yī)療機構去治療,我們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免得引起麻煩,不是為了治療它們,那是西醫(yī)皮膚科專門看的疾病。
80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6 11:55:13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五晚上(2019年7月5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xù)由劉敬章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鄧鐵濤傳》的第16講:無欲則剛,為中醫(yī)呼吁。中醫(yī)屆一直流傳著鄧鐵濤先生多次上書中央領導,為發(fā)展中醫(yī)而呼吁的美談,他自己也風趣地說:“我是一個上書專業(yè)戶”。說起這些事情來,都是有歷史背景的,甚至是迫不得已的。當年鄧鐵濤先生給徐向前元帥寫信,呼吁重視中醫(yī),要救救中醫(yī),被胡耀邦總書記定為政治局傳閱文件,催生了中醫(yī)藥管理局成立。到后來在中醫(yī)藥管理局面臨被撤并,中醫(yī)被西醫(yī)“抓大放小”的關鍵時刻,他們八老一起上書,為中醫(yī)生存,為民族利益而呼吁。
             鄧鐵濤先生列舉了廣東省的衛(wèi)生統(tǒng)計數(shù)字,解放初期,廣東有中醫(yī)3萬人,到1961年是2.3萬人,到1981年才剩下1.69萬人,10年之后自然減員4000多人,廣東的中醫(yī)只剩下1萬多人了。鄧老這樣動態(tài)地看問題,從數(shù)字的變化里,看到了中醫(yī)隊伍不斷減少的危險性,后繼乏人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歷史問題。管理是一門科學,正確的中醫(yī)政策可以促進中醫(yī)學的發(fā)展;而錯誤的中醫(yī)政策,就像建國初期那樣可以摧殘、敗壞中醫(yī)事業(yè)。有人認為中藥西藥都是藥,可以統(tǒng)一管理,可以與國際接軌,按照外國的管理辦法來管理中醫(yī)中藥,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觀念。西藥多是化學藥品,毒副作用大,淘汰率非常高,更新?lián)Q代非?臁6兴幨翘烊凰幬,在人身上已經(jīng)運用和驗證了數(shù)千年,和西藥在小老鼠身上得來的成果是決然不同的。中藥發(fā)展,離不開中醫(yī)理論,不能機械地用管理西藥的一套來管理中藥,否則將扼殺中藥之發(fā)展!一次一次的八老上書,所提意見都屬于深謀遠慮,遠見卓識,符合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構思,也符合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所以一次一次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贊揚,八老上書,成了中醫(yī)界人人樂道的一個美談。http://www.velinks.com/dttz
        祝賀劉敬章講述《鄧鐵濤傳》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先生,感受鄧老建言獻策的膽識,擔當精神與智慧。
          過去的幾十年,西方醫(yī)學強勢東擴,中醫(yī)藥學術倍受沖擊和煎熬,政府部門有人受西方學術觀念影響,認為中醫(yī)古老而落后,應當按照西醫(yī)的標準進行改造,或者干脆利落取消了,就“掃清醫(yī)藥衛(wèi)生之障礙”,完成了醫(yī)學革命,就與世界接軌同步了。
        這些貌似進步的語言,看不到中醫(yī)藥獨特的學術原理,也不了解其優(yōu)秀的本質,就像和氏璧那樣被人當作石頭,還要砍去獻寶人的左右腳。
        鄧老說他就是中醫(yī)的“和氏”,一直在呼喊。然而,他雖然有很多建議得到了重視和落實,但也有很多理想沒有實現(xiàn),直到最后也有很多遺憾。

中醫(yī)藥的復興,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與世界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有學術問題,也有很多利益和地盤的問題。

中醫(yī)對外首先是政治,然后才是學術?床坏竭@一點,就很容易被西方醫(yī)學所迷惑,主動成了他們利益集團的末等推銷員。


在《中醫(yī)法》出臺之前,西方醫(yī)學在中國,已經(jīng)到了醫(yī)藥,醫(yī)保,醫(yī)療,醫(yī)政,醫(yī)教“數(shù)醫(yī)聯(lián)動”的局面,成了“全覆蓋網(wǎng)格化”體系之外的“替補醫(yī)學”,被邊緣化,被抹黑,被打擊,是一個難以避免的事情。

革命尚未成功,鄧老給自己的挽聯(lián)是“生是中醫(yī)人,死是中醫(yī)魂”。
這個魂,很可貴,不能丟,要做“鐵桿中醫(yī)”。
80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6 22:05:30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7月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講述《國醫(yī)大師.朱良春》這本書的內容:
        第一章:學術思想
        第一節(jié):經(jīng)典是基礎,師傳是關鍵
       第二節(jié):學術源于臨床,療效決定生命
       我們一起期待王群才的講座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
        祝賀王群才講述《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成功!他講的主要內容是:經(jīng)典是基礎,師傳是關鍵;學術源于臨床,療效決定生命。

       朱良春先生學習中醫(yī)的時候,正是取消中醫(yī)思潮起伏的時候,余云岫利用政府提案取消中醫(yī),魯迅等人有意和故意傷害摸黑中醫(yī),說中醫(y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捏造人血饅頭的《藥》。
        朱老經(jīng)歷了這些曲折,逐漸認識到“廢醫(yī)存藥”的危害,以及“中醫(yī)科學化”等提法的局限性,認為發(fā)展中醫(yī)事業(yè),必須重視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性,中醫(yī)師徒傳承的重要性,歸根結蒂是為了提高療效,更好地為大眾健康服務。
80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7 21:44:00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7月7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講述 《中醫(yī)心理學》,她和大家一起繼續(xù)討論第三章“中醫(yī)心理學臨床基礎”第三節(jié)“中醫(yī)心理疾病診法與辨證”的中醫(yī)心理疾病辨證的內容,中醫(yī)心理疾病的辨證就是運用陰陽五行,臟腑經(jīng)絡為綱。結合氣血痰火等病理變化,對疾病的病因病機分別從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調、經(jīng)絡失調、氣血功能失調與心理疾病辯證及痰火與心理疾病的關系五方面加以闡述。
            詳情,我們一起期待,王紅霞主任的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xlx
祝賀王紅霞主任講述 《中醫(yī)心理學》成功,她和大家討論了“中醫(yī)心理學臨床基礎”第三節(jié)“中醫(yī)心理疾病診法與辨證”的中醫(yī)心理疾病辨證的內容。

         中醫(yī)主張“形神一體”,因此,心理疾病的診治,離不開臟腑經(jīng)絡,辨證論治也是依靠四診合參的搜集資料,不是做量表,也不是解夢。

治療方法,除了藥物調補,疏解,安神定志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心理干預,有的時候“活法巧治”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比如用激怒的“怒勝思”,“驚勝喜”,“悲勝怒”,“喜勝悲”,“思勝恐”等,
由此可見,范進中舉是一個喜劇,而文摯治療齊閔王是一個悲劇。
醫(yī)生得到的結果截然相反,關鍵是如何運作。
80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8 21:40:33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7月8日)由馬京雪和大家一起學習《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濫觴,同樣深深的啟迪著扁鵲智慧。
        扁鵲脈法既有與現(xiàn)代西醫(yī)相通之處,而更深深的體現(xiàn)著中醫(yī)智慧。
         敬請期待馬京雪的講述。http://www.velinks.com/bqwh
       祝賀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誰啟迪了扁鵲的思想?”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他和大家一起討論《河圖》《洛書》對扁鵲應該產(chǎn)生的影響。
        《河圖》與《洛書》,雖然都是一至十的10個自然數(shù)字,但是其中排列組合不一樣,也就是空間結構不一樣,所表述的意義也就有差別。當然,它們也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就是天地時空整體自然生成論,簡稱“生成論”。這是古人做學問的出發(fā)點,也是了解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內容。
《河圖》與《洛書》,有數(shù)字無文字說明
據(jù)說,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因此才獲得了“河出圖,洛出書”的祥瑞,也才看懂了這些圖畫背后的深刻道理。
伏羲發(fā)現(xiàn)黃河邊上的龍馬身上有一種圖案,與自己一直觀察萬物自然的“意象”完全一致,就畫出了“八卦”,因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渡袝ず榉丁氛f:“天乃賜禹洪范九籌!薄兑住は缔o傳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映鰣D,洛出書,圣人則之!睎|漢·孔安國注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堵鍟氛,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其數(shù)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碧拼追f達《五經(jīng)正義》說:“《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装矅詾椤逗訄D》則八卦是也,《洛書》則九籌是也!
《河圖》之象的生數(shù),分別是一二三四五,都位于內圈;成數(shù)六七八九十,位列于外圈。生數(shù)加上五,就是成數(shù);五是土的生數(shù),寓意萬物無土不成。更寓意“生數(shù)小,成數(shù)大”,萬物生的時候都很弱小,成長起來就超過了剛生時的五個數(shù)。生數(shù)在內,成數(shù)在外,寓意生機在體內,長成靠外在的環(huán)境。土的生數(shù)“五”是明顯的,而土的成數(shù)“十”是隱而不顯的。所謂功成身退,隱而不顯,“德全不危”是也。
《河圖》有四象,既代表四季,也代表四方,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為正位,四象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此乃天地和諧,萬物繁茂的龍興之地,是“風水”象形之源。
《河圖》除了表示萬物的生成之數(shù),還有古代占卜預測的“大衍之數(shù)、小衍之數(shù)”。
“大衍之數(shù)”是天數(shù)和地數(shù)的和,天數(shù)一三五七九,加上地數(shù)二四六八十,一共是五十五,拿出六個數(shù)代表每一卦的位置,也可以代表太極,然后進行占卦,這就是“其用四十有九”。
扁鵲認為人體的氣血運行,有出有入,循環(huán)無端,分為晝夜!端貑枴氛f:“肝氣升于左,肺氣降于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這就把人體的氣機運行,與自然界四季陰陽氣的變化相聯(lián)系,是整個時空統(tǒng)一為一體的整體。故順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現(xiàn)代生物化學研究發(fā)現(xiàn),同分異構體的化學物質,左旋的物質在體內有活性,而右旋的化學物質在體內不代謝。因此,有活性的藥物,如左氧氟沙星、左旋咪唑、左旋多巴,都是充滿活力的藥物,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不代謝的化學物質,因此被當做擴容的“脈通液”。
8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7-9 22:11:01 | 只看該作者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7月9日(周二)我們繼續(xù)有請中醫(yī)名家曹東義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溫病經(jīng)典第65講。

        曹東義,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師承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xiàn)任河北省中醫(yī)藥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世界中聯(lián)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y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fā)表論文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們學習《溫病條辨》的范圍:
溫病條辨 卷四 雜說
汗論
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秲冉(jīng)》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蓋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陰精有余,陽氣不足,則汗不能自出,不出則死;陽氣有余,陰精不足,多能自出,再發(fā)則痙,痙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其有陰精有余,陽氣不足,又為寒邪肅殺之氣所搏,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溫味薄急走之藥,以運用其陽氣,仲景之治傷寒是也。傷寒一書,始終以救陽氣為主。其有陽氣有余,陰精不足,又為溫熱升發(fā)之氣所鑠,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涼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涼甘潤培養(yǎng)其陰精為材料,以為正汗之地,本論之治溫熱是也。本論始終以救陰精為主。此傷寒所以不可不發(fā)汗,溫熱病斷不可發(fā)汗之大較也。唐宋以來,多昧于此,是以人各著一傷寒書,而病溫熱者之禍亟矣。嗚呼!天道歟?抑人事歟?
原文云:或問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風、寒、暑、濕,《經(jīng)》皆揭病出條例以立論,而不揭燥、火,燥、火無病可論乎?曰:《素問》言春傷于風,夏傷于暑,秋傷于濕,冬傷于寒者,蓋以四氣之在四時,各有專令,故皆專病也。燥、火無專令,故不專病,而寄病于百病之中;猶土無正位,而寄王于四時辰戌丑未之末。不揭者,無病無燥、火也。愚按此論,牽強臆斷,不足取信。蓋信《經(jīng)》太過則鑿之病也。春風,夏火,長夏濕土,秋燥,冬寒,此所謂播五行于四時也!督(jīng)》言先夏至為病溫,即火之謂;夏傷于暑,指長夏中央土而言也;秋傷于濕,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濕土之氣,流行未盡。蓋天之行令,每微于令之初,而盛于令之末;至正秋傷燥,想代遠年湮,脫簡故耳。喻氏補之誠是,但不當硬改經(jīng)文,已詳論于下焦寒濕第四十七條中。今乃以土寄王四時比燥、火,則謬甚矣。夫寄王者,濕土也,豈燥、火哉!以先生之高明,而于六氣乃昧昧焉,亦千慮之失矣。
仲祖《傷寒論》,誠為金科玉律,奈注解甚難。蓋代遠年湮,中間不無脫簡,又為后人妄增,斷不能起仲景于九原而問之,何條在先,何條在后,何處尚有若干文字,何處系后人偽增,惟有闕疑闕殆,擇其可信者而從之,不可信者而考之已爾。創(chuàng)斯注者,則有林氏、成氏,大抵隨文順解,不能透發(fā)精義,然創(chuàng)始實難,不為無功。有明中行方先生,實能苦心力索,暢所欲言,溯本探微,闡幽發(fā)秘,雖未能處處合拍,而大端已具。喻氏起而作《尚論》,補其闕略,發(fā)其所未發(fā),亦誠仲景之功臣也;然除卻心解數(shù)處,其大端亦從方論中來,不應力詆方氏。北海林先生,刻方氏前條辨,附刻《尚論篇》,歷數(shù)喻氏僭竊之罪,條分而暢評之。喻氏之后,又有高氏,注《尚論發(fā)明》,亦有心得可取處,其大端暗竊方氏,明尊喻氏,而又力詆喻氏,亦如喻氏之于方氏也。北平劉覺葊先生起而證之,亦如林北海之證《尚論》者,然公道自在人心也。其他如鄭氏、程氏之后條辨,無足取者,明眼人自識之。舒馳遠之集注,一以喻氏為主,兼引程郊倩之后條辨,雜以及門之論斷,若不知有方氏之前條辨者,遂以喻氏竊方氏之論,直謂為喻氏書矣。此外有沈目南注、張隱庵集注、程云來集注,皆可閱。至慈溪柯韻伯注《傷寒論》,著《來蘇集》,聰明才辨,不無發(fā)明,可供采擇;然其自序中謂大青龍一證,方喻之注大錯,目之曰鄭聲、曰楊墨,及取三注對勘,虛中切理而細繹之,柯注謂風有陰陽,汗出脈緩之桂枝證,是中鼓動之陽風;汗不出脈緊煩躁之大青龍證,是中凜冽之陰風。試問中鼓動之陽風者,而主以桂枝辛甘溫法,置《內經(jīng)》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之正法于何地?仲景自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反背《素問》而立法耶?且以中鼓動之陽風者,主以甘溫之桂枝,中凜冽之陰風者,反主以寒涼之石膏,有是理乎?其注煩躁,又曰熱淫于內,則心神煩擾;風淫于內,故手足躁亂(方先生原注:風為煩,寒則躁)。既曰凜冽陰風,又曰熱淫于內,有是理乎?種種矛盾,不可枚舉。方氏立風傷衛(wèi),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wèi),吾不敢謂即仲景之本來面目;然欲使后學眉目清楚,不為無見。如柯氏之所序,亦未必即仲景之心法,而高于方氏也。其刪改原文處,多逞臆說,不若方氏之純正矣;且方氏創(chuàng)通大義,其功不可沒也。喻氏、高氏、柯氏,三子之于方氏,補偏救弊,其卓識妙悟,不無可取,而獨惡其自高己見,各立門戶,務掩前人之善耳。后之學者,其各以明道濟世為急,毋以爭名競勝為心,民生幸甚。
《內經(jīng)》曰:風為百病之長。又曰:風者,善行而數(shù)變。夫風何以為百病之長乎?《大易》曰:元者善之長也。蓋冬至四十五日以后,夜半少陽起而立春,于立春前十五日交大寒節(jié),而厥陰風木行令,所以疏泄一年之陽氣,以布德行仁,生養(yǎng)萬物者也。故王者功德既成以后,制禮作樂,舞八佾而宣八風,所謂四時和,八風理,而民不夭折。風非害人者也,人之腠理密而精氣足者,豈以是而病哉!而不然者,則病斯起矣。以天地生生之具,反為人受害之物,恩極大而害亦廣矣。蓋風之體不一,而風之用有殊。春風自下而上,夏風橫行空中,秋風自上而下,冬風刮地而行。其方位也,則有四正四隅,此方位之合于四時八節(jié)也。立春起艮方,從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4 17:27 , Processed in 0.1786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